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得一:得道。贞:通正,指首领。其致之:推而言之,所以。
无以清:无法清明。蹶:坍塌,垮台,倾覆。不谷:不善。
以往得到过“道”的:天得道则清明,地得道则安宁,神得道则显灵,山谷得道则充盈,万物得道则可以生长,侯王得道则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以此推而言之,天如果不清明,就会崩裂;地如果不宁静,就会崩塌;神如果不显灵,就会消亡;山谷如果不充盈,就会枯竭;万物如果不生长,就会灭绝;侯王如果不能成为首领,政权就会旁落。
所以,贵以贱作为根本,高以下作为基础。侯王自称“孤、寡人、不谷”,这难道不是以低贱作为根本?是的!所以,至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赞誉的,得“道”的人不愿做光彩的美玉,而愿意成为坚硬普通的石头。
在本章,老子又用“一”来称呼“道”,之前也有“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说法,这个“一”就是万物的本源或者起点,是天下最初的那个规律,也就是“道”了。
在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老子先是通过有道和无道的对比来说明“道”的重要性,有道天地清宁,万物生长,君王也将长治久安。而失道之后天裂地废,万物死亡,君王的统治也会时刻面临坍塌的危险。
这可以看作是老子对统治者的警告,在告知他们失道的危害之后,再跟他们讲应该怎么做。老子告诉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要保持一颗谦卑、朴实的内心,因为贵是以贱为根本,高是以下为基础的。君主虽统领天下,率万众,但自称寡人、孤家,君主贵为人上人,但自甘低贱,不自我为贵,不自我炫耀,结果反而不贵自贵,不荣自荣。不要追求美玉的浮华,而追求石头的坚韧质朴。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铭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道理,虚怀若谷,使自己尽量忘却世俗的观念,不必在意人与人之间身份尊卑,地位高下的差别,虽身居高位,也不要洋洋自得,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身处低谷,也不必妄自菲薄,天生我材必有用。
面对繁华和欲望,只有净化自我内心,才能冷静而有力量地面对社会、人生、自己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