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想法,是自己每天必做的事情。所以把自己近期随笔写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放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写作的里程碑,等过段时间再回头看,应该能更清楚自己当时是如何思考,成长的路有迹可循。
#阅读 #成长 #学习 早上7点钟开始,今天看了问答部分,标题:如果规避生活中的伸手党。我确实是有这方面的疑问,别人问我问题,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自己搜索或者花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却来问我。我同座,我是挺在意的,她问我,我叫她去查,怕她不开心,怕对我影响不好,怕被人误会吧,怕误会我人不好。(老师说的,所有自己臆测的都抛掉,果断抛掉,有时间臆测不如把这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身上,我还体会到,确实很多东西是分情况的,别臆测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别臆测你的客户,直接了当的问他,还是不问,还是继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自己也别臆测自己。别给自己臆测太多不好的事情,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臆测会带来哪些麻烦,这会阻断我走下去的阻碍。)
延展:我有个想法,想把一个迪拜客户转给其他人跟,我想:是不是给别人,会比我跟进更好,是不是就会解决合作上的问题。我还在想:放弃这个客户,因为有没有她,在已经很糟糕的情况下,没有更糟糕点了,想法有点悲观,一直把没有解决不了这件事情,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其实我是被客户欠着鼻子走,被她引导到她想要的结果,可是这个方向又是走不通的,应该直接了当的说你给钱吧,不然我们不会做的; 或者你等到10月份过来,再来找我们,或许那时候有机会给你弄个免费的,那个时候研发团队才有时间去弄这些。
好。跑题了。因为我发现我脑袋读不进去东西,有点困难,是不是自己给自己太大压力,有错误的观念,导致实践起来增加了很多阻碍。----我发现,因为我原来的脑袋里,系统里,就压根没有这个东西,他们原来不属于我,我压根没想过,所以就算我读了,它也没在我脑袋里留下沟回,原因是:次数不够,要多读几次,多看几次,让他们在我脑海里存放的时间更长起来,读的第一天就忘记,那就再读,那就再看,慢慢来,给自己鼓励,有个模子,好过什么都没有,不是吗,以后 将来的某一天,这个某一天也不会太远,他们都会一一的出现的。把没有变有,主动接纳,主动吸收,像大象一样,吸呀,吸呀,吸。
创造共赢局面的能力 -----能够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创造共赢局面。
坚持原则并不是冷血,而是对双方都有益的方法。坚持原则并非冷血,而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一种策略。 (这句话很明显的体现了,我的思维的宽度,我系统里面的是双方-局限于两个人,大家--老师系统了接纳了更多的人。老师的世界是个广阔无垠的,非常舒服的地方,可以躺下来,舒服的,很爽的呼吸的; 那我的那个是小小间的屋子,有点透不过气来,但现在有昏暗到光明,再无限扩大中,把四周的墙壁都打开。)
怕麻烦-----这是我要从我脑海中果断抛弃的,哪里麻烦,哪里害怕,那里就是我能成长,提高的地方。
交换
努力增加左边自己拥有的资源
#学习 #朗读 阅读时间超时了,我只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候去走流程,而且流程也没走完。
今天文章的主题是:Can you still have hope when life seems hopeless. 老师给出的文章标题解释:当生活似乎没有一丝希望,一个人似乎还能够对生活保留期许。 文章刚开始以为是作者去采访犹太人集中营的人失去希望的这件事情,后来看老师的接受:是作者去难民营采访难民的感想。
这里有个很强烈的对比:一个生活在一个安稳世界的人; 很多流离失所,失去家,失去家人,在外逃难的难民。
一个脑中一直相信人们即使遇到困难的事情,也不会失去对生活希望; 很多难民在他们脑海中已经没有希望这两个词了。
对文章的理解,而文章中生词也不少,没有时间去查看单词。老师的这句话很受鼓舞:just do your best and find areas in which you can improve.
#生活 #朋友 建国的好友杨其华昨天晚上8点钟来我们家做客,9点半左右带我们出去兜风,10点钟他开车回家了。聊聊更健康,聊聊更能成长,感觉这是一次实践活动,如何和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