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琦琦,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
今天是2021.11.11,这是我原创文章的第02篇
目的:我希望能有力量活出自我
障碍:缺乏自信,不敢犯错
代价:放下面子。
1.案例分享中,给我内心最大的触动:你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我还是为了别人而活,而不是为自己。我想要做育儿,是为了我孩子能更好成长,我想要财富是为了支持父母全世界旅行,我想要做美食做健康,是为了父母老公孩子能健康。我没有自己,习惯了一切为了别人,我把自己排到最后面,给我一种时而有能量时而没有能量感觉。
2.信任的游戏中给我的觉察是:我不会和别人坦诚说我不信任你,我会和别人说我信任你,背后有一点是因为自己害怕被说不信任。因为我害怕被不认可,我觉得信任等同认可。我做不到真正信任另一半,因为我认为信任等同人生事业的成就,有成就才能被信任。当我没有很多事业成就价值,其实我也会不信任自己,否定自己。我觉得要足够优秀才值得被肯定,才值得被信任。
3.第二次玩“我是对的”游戏,第一次我看见我内心和自己爱的人对抗,我是对的,那种感受真的很痛苦,而第二次我很高兴,我放下了生活中让我执着我是对的人。我发现不会再控制对方,也感受到我不会被她们控制。
“这是我的观点,我听到了”,看见游戏中争执激烈的两个伙伴用这个方式去看见对方变得轻松喜悦。我们内心真正渴望听到的内心的声音,而很多时候,我们却用我是对的与这个声音对抗,不仅伤害的是自己,更深我们最爱的人。
4.在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故事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抗拒脚本,孩子越抗拒父母的婚姻,越抗拒父母的所给的不好的教育方式比如身体的打骂或者语言的伤害,感觉就有一种能量纠缠当你越抗拒这些过去的事情,等于抗拒从这些事情中得到成长。当你没有解决这个卡点,没有看见卡点,甚至强烈的对抗,生命会制造更多的卡点和你玩游戏,直到你“受够”明白为止,也许这就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功课。
5.在课上有些人上台讲得很快,老师一直强调表达不要过于不着急,回到内心和你的体验在一起然后再慢慢说,生活中我有时会过于着急往往也会忘记这个点。这个细节让我明白真正的共鸣需要发自内心。
老师通过外在的故事其实来引起我们内在体验来清除障碍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不断发生的事情,其实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去觉察内在的情绪与念头(想法,信念等)的根源来清楚障碍。
7.通过一个负债30万的故事,老师提到:100%意向+无限的方法=结果。为什么会拿不到结果,往往我还只停留在我想并非我真正内心要什么。人要改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受够的感觉(卡点没有被看见没有被解决变成更大的问题让你觉醒),还有一种是无论如何都足够渴望(有100%的意向)。
8.有个案例提到了:我很多都知道,结果并非知道越多生命越绽放,反而知道越多把自己内心屏蔽的更深。这就是已知障,我的理解是:头脑知道了很多,但其实内心并非真正知道,真正知道了就会去做到,而不是停留表面。
9.责任是什么,责任是不带评判的,真实面对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责任并非是沉重的负责。
10.第二次玩与父母角色游戏,我感受到我内在的小孩内心平静了。父母有选择的话其实是不会选择没有陪伴的。爸爸知道怎么表达爱的话不会用伤害自己的言语来表达的。这些都是我们带给我成长的礼物。
11..我愿意是错的:真的太有感觉了,在工作中的选择,我不敢犯错,我非常想要完美,想要每一步都不出错,我不敢去试错,我一定要找有智慧的老师聊天去找最终答案,可以让我少走弯路的答案。我一定要找到热情和人生使命我才做选择。我试图通过找到最有智慧的知识来引导自己,最好的课程让自己找到最终的答案。
12.人生中我做的每件事都是我的选择,我也选择我的态度和我的情绪。
13.一辈子要和结果做朋友。2021年年度复盘,我要用结果数据来迎接2022年的自己。
14.戏剧疗愈的游戏,让我想起大学放开自己去选择自己想体验戏剧表演,我记得那个时候,真的好幸福,高三毕业后,我有很强的念头每年要出省一次,我去了深圳,杭州,广州;大学期间有很强的念头:大学要好好体验人生,去体验去尝试想要的一切,所以我大学第一年入学当了团支书,带了班级同学参加2场校内校外的公益活动,参加辩论赛,第二年我当了新生助教,学习国标,参加戏剧表演,参加英语演讲,我不是那个乖乖上课的学生,但每学期我拿到了前5的成绩,还有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三年,我开始准备了我毕业后要做什么,我开始去链接学长,链接企业内的很多优秀的人,我试图想通过他们来找到答案。我刚把毕业的梦想是去google,我链接美团前端老大,链接阿里很多实习生一起探索人生。我鼓励了3个朋友去阿里,百度,我自己也在老师,学长,企业高管的推荐下面试当天就去了厦门最大互联网公司。
15.波波老师在结束的时候分享自己的创业历史讲到一句话:领袖力是内心有个勇字,让我眼泪自己流出来了,内心很有启发。一直以为智慧是最重要的,原来让一个人取得领先地位往往是勇气而不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