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年来说,元宵节过完才算年过完了,前天是元宵节,一切都又回到了正轨。亲朋好友中需要外出的漂漂族们从初六初七都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家乡,“离乡追梦”。忙碌的一年又开始,回顾在刚刚过去的新年,那份曾经对年的期许、曾经每逢过年时心里的那份激动、曾经“年味”都变成了曾经,变成了记忆,变成了我们口里逢年就会诉说的故事。
说起过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年”的印象,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年味”,过年这几日,电视上播放的是新春临近的最后“脚步”,收音机里面谈的是新春的“节奏”,父母也都动手忙活着,洗刷、采购,干净富足的迎接新的一年。今年春运火车票提前60天开售,或许对漂漂族而言最先感受新年脚步的是抢那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手机座机连续不听的拨号、抢票软件12小时刷票,发动尽可能的亲朋好友,甚至还见到深夜起床去代售点长长的排队,大家谈论的都是买到票了没,“年味”也是从这一刻的紧张开始。以前我也是如此经历过,这两年回到了老家,对抢票也没有了太多感受,当同学群里面在抱怨一票难求时,更多的是调侃,没有了还在外时候对一年才回家一次的那份期待和激动。“大包小包,过机检查”这也成了年的一种回味。
以前在外的时候,年28、29才拖着行李箱回家,走在家门口那条熟悉的路上,一踏进家门,见到爸爸妈妈,一年在外的心酸甚觉欣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见我们回来,忙前忙后,准备的过年所需的所有所有。而今这两年,回家不如以前舟车劳顿,曾经那些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团聚日子现在时常都可以回家满足,就觉得曾经的选择是值得的,这两年过年反而都是大年三十才回家,对时常能拥有的这种团聚没有了期待,更多的是珍惜和满足。
晚8点,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准时响起,村里面也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时远时近。一个人走上了天台上,在黑暗中,夜幕下,放眼望去,闪烁的是万家灯火和那漫天迎接新年的烟花,五彩缤纷,过年了,又是一年开始了,辞旧岁,迎新春~
屋里,依旧是一家人圈坐在暖桌旁,边吃着瓜子糖果边看着春晚边聊着许多:熟悉的亲戚、街坊邻居的近况、过往的艰辛、苦难的岁月及背后的坚持,历数着过去的许多许多……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几辈人生活的不易。如今他们的脸上,更多的是流露着喜悦,和对生活的知足。爷爷奶奶总说:“现在生活好了,知足了,除了你们几个孙儿们都还未成家外,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我还有退休工资,今年又加工资了呢!”那份喜悦和内心的满足是掩饰不住的,那就是幸福,我的幸福,都是儿女们是父母最大的幸福,父母又何尝不是儿女们的幸福呢?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而言,如今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他们仍然没有忘记过去那苦难的岁月,时时刻刻都铭记的在他们的心里,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对比,使他们内心对现在生活的幸福感更强。而此时春晚正播放着刘德华的《回家的路》:“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回家吧幸福;幸福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回家真的幸福”常回家看看,不要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常为父母做点小事,不要忽略了父母的需求。
初一,去奶奶家拜年,小堂弟疑惑的问他爸爸:“爸爸,这过年怎么又不下雪呢?”三叔不耐烦的回答说:“这下不下雪我怎么知道?为什么非的下雪?”,小堂弟说:“下雪了才像过年嘛”。是的!“下雪了才像过年嘛”,这句话道出了我对“年味”的太多期待。小时候“年”总期待着大雪纷飞,记忆中有那么些年确实如此,只要睁开眼透过窗户能看到屋顶上一切都是白皑皑的一片,不论时间是4点还是5点,总是能欢呼雀跃的从被窝里面爬起来,跑到爸爸房里去把爸爸吵醒,嚷嚷着:“爸爸爸爸,下雪了下雪了,快点起床去放鞭炮,开财门,我们要出去我们要出去玩”。整个村庄都被白雪包裹着,出门时妈妈都将我们裹的紧紧的,留着头和双手,小伙伴们也陆续的出来了,在雪地里,丢雪球,堆雪人,用家里的木板凳滑雪板,用竹杠去房梁上敲冰棍,比谁的又大又长还不断。那个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我和弟弟总是会把过年爸妈买是鱼、鸡、鸭等年菜用盆子装起来,把盆子装满雪,把它们放在雪中间,想着这样就不会坏了。或许就是这样的感受才像是过年。而这两年,雪都成了回忆,过年屋外是缕缕柔和的阳光。走亲戚都成了应付,小时候的小伙伴都有了各自的生活,过年成了聚众打牌。
“年味”都去哪里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就又是一年,人总是被时间推着走,去叠加自己身上的角色,人在改变,年味也一样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对新年的期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