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浑沌之死”到不幸的单身狗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01

这两天拿到了《Java与模式》的实体书。虽然曾看过电子版,此次实体书拿到手上,翻到“浑沌之死“,阅后感慨依然颇多。

故事简单而有趣,南海之帝是倏,北海之帝是忽,中央之帝是浑沌。倏与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地盘相遇,混沌对待他们很好很有爱。倏与忽计划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只有浑沌没有,我们给它试着凿出来吧。”每天凿出一个洞,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02

庄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什么呢?

道家思想中的“道”可以理解成宇宙万物存在及运行的永恒真理,甚至是其本身。用时髦点的话可以称之为“大一统理论”。

这“道”是无处不在的,庄子曾说过“道在屎溺”,话虽粗俗,但也正是说明了即使在最低贱的事物中也有“道”的存在。

这“道”还是永恒的,“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历经千万岁月都无法穷尽。

这“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即道是可以被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却不是永恒的道,万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却不是万物永恒的名。

而这浑沌,没有七窍却能成为中央之帝,可见这浑沌便是道的化身,无处不在,而又永恒无尽,无知无觉,可意会不可言传。拥有七窍之后,便不再是“道”的化身,也变为倏忽一样,生与死,只在一瞬。

03

今天讲这个故事呢,我并不是想说,如果想长命百岁,就要把自己变成瞎子聋子哑巴一样,闭其七窍,因为那样可能死得更快。。。

男同事小A暗恋女同事小B有一段时日了,每每端茶送水,无事献殷勤,有事更是不喊即到。然而襄王有意,神女无情,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线上聊天小B都极尽冷落,其他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小B对小A并无任何恋慕之心。可怜爱情蒙蔽了小A的双眼,还整蒙圈了小A的头脑,小A依旧每天不折不挠,将自己的爱意对小B倾泻(骚扰)。这样自然是起了反效果,小A受到冷落,天天失眠,工作迟到,被上司批评,甚至到了快要丢掉工作的程度,人也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小A不堪忍受女神的冷落及工作的压力,约了三五好友,把酒言愁。朋友们皆劝小A,强扭的瓜不甜,小B对你没什么意思的,没必要强行改变小B的心意,况且你现在的状态很不好,应该先调理好自身还有工作,保证有一个好的状态再去考虑收获爱情的果实。小A听后放下这段感情,终于从一个不幸的单身狗变成了一个普通单身狗。。。

总之,我编不下去了,就这么结束吧。。。


浑沌之死原文似乎应为浑沌而非《Java与模式》中的混沌,虽然这里大约是古今通假,但是摘录原文,最好还是能依照原文写法来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庄子•应帝篇》中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
    咸蛋君233阅读 13,218评论 0 3
  •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也是秋收的结束,冬藏即把食物收藏起来。立冬之后,天气转冷,空气干燥,某些地区早已飘雪,不少动物也...
    琴音花语阅读 204评论 0 0
  • 父亲, 也许您还不知道, 有这么一天, 是属于您的节日, 因为此刻, 您或许正在重复着几十年循环往复的劳作。 春耕...
    做自己没错阅读 396评论 0 3
  • 原来人的分层真的存在,而这种分层越老越能提现。 曾经有一句话特别的火,挤不进去的生活不要挤,硬挤到最后谁也不好。 ...
    你好222阅读 3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