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愿意,总能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同行者,而且他们会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你,并且告诉你如何坚持走下去。
在寒假写作培训营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购买了此课程。虽然很多理念之前早就知道,但是我缺乏的就是行动力,还有那份执着的坚持。
一共有9位名师,用他们自己的做法给我今后的教育写作证明了一个方向。尤其是钟杰老师,袁卫星老师,肖培东老师。现在把我的收获写一下以督促我继续前进。
其实他们9位老师的做法有个共同点,就是做,反思,坚持写。
首先得去做。
只有做的精彩,才可能写得精彩。这个我们都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我们写教育叙事或者写教育类的文章,并不是去写小说,可以编,可以想象,可以虚构。这些对我们教育并没有任何意义。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做的过程里要保持自己的教育敏感度。这样才不会忽略掉教育契机,才能够因材施教。才能够有那么精彩的故事。
接下来就是反思了。
对于教育写作来说仅仅做是不足够的,还需要有反思,而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能让写,更有深度,才有可能,让这个做法具有普适性,或者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经常提的就是反思,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所以我们做事情之后要进行反思,怎么反思呢?孔子曾经也说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我们首先从自身反思一下,如果对一节课进行反思,可以这样去想:我这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吗?重点难点突破是怎么样突破的呢?在这个过程里预设完成了吗?生成的是哪些?哪些地方可以再优化一些?哪些地方可以直接舍弃?学生接收状态是什么样的?如果换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好一些?
所以反思一节课,要找准不足的地方,正确归因,自己提炼的方法,能解决别人和自己的实际问题,面对哪一类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对自己不停的追问。慢慢的真理就会显现出来。
最后就是坚持写。
再好的故事,即便当时反思很深刻,如果当时不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很有可能就忘了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尤其是那些细节之处。而这些往往就是教育转折点,当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的时候,很有可能还可以用到类似的解决方案,至少可以当做一个参考,但如果不记下来仅仅凭我们的记忆,我想这肯定是很冒险的事情。
至于怎么写,在开始的时候肯定要如实去写。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比较充实一点,整个事件的发生,也为后来的反思其中一个基础。
要记录自己的教学亮点。
是的,如果什么事情都去记的话,那就是流水账了,其实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告诉他们,学会取材选材要服务于自己的中心思想,让我们写这篇教育叙事,或者是写这篇教育的文章目的是什么?目的明确了,我们选茶的时候自然就会围绕着这个目的取舍。
要有观察视角。
关照自我与课堂,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时期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学生,文本,关照社会与他人。
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必要的背景就不要写。什么是不必要的背景?众人皆知的。写东西不要大而不当,啥都写,结果啥都不到位。要抓小放大。从小处着眼。
评价性的语言不要太多,要有血有肉,有细节。让别人看到你的案例,有可操作性,可模仿性。甚至可复制性。写出新意,别人说烂的话题,就不要再说了。
小结:
第一,写反思。一定要有个性,就是说这一类问题应该注意这些方面,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用这个方面都可以这样去做,意思是你自己的反思对你自己有用,对别人在同类问题上也有用,有可借鉴性,甚至是可复制性。这样写的东西才有意义和价值。
第二,学会积累。把平时脑子里面出现了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看别人做的时候,想到的一些东西马上记下来,最后找一个统一的时间赶紧写成一篇文章。确定阅读对象,看谁来看这篇文章。写东西一定要简单明白,而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
第三,对这件事情一定要有反思,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每一个人都会发生很多的故事,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从这个故事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反思力是很重要的,要知道我做这件事情做对了吗?哪做对了?做错了吗?哪做错了怎么才能够不错?这是在写文章中必须要写出来的,而这如果能有普世性那就最好了,这里面也折射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第四,我们写的东西在确定是谁看的同时一定要有可模仿性,可操作性甚至是可复制性,因为每个人看别人的东西,很有可能就是希望从别人那里看到自己,看到未知的自己。所以如果能有可操作性的东西那是最好的。
第五,我们要写得漂亮,那一定要做得漂亮,所以一定要先做只有做了才有写的素材,而不是像王阳明格竹子那样对着竹子苦思冥想如果那样即便能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不可操作的,我们说实践出真知,所以整个写作的过程就是实践写作实践写作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当然不是单纯的循环,而是螺旋上升。
让自己成长的不二法门是做,反思,持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