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露凝荠草,夜降清霜,满阶落叶,飞覆苔黄。寒风阵阵,掠拂芦苇,大雁声声,飞过穹苍。夕照云松,其色犹翠,水跃锦鲤,无意身藏。岁序轮替,顺其天道,悠然徜徉,欢乐未央。
鹧鸪天·壬寅岁立冬感怀
日月轮回如梦匆,时光转瞬又新冬。霜含林树枝头冷,烟笼田园阡陌空。
逢雨霁,菊雍容,且看金色映枫红。千年相恋吟冬曲,待到冰封爱更浓。
壬寅岁立冬的文化内涵———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起始;“节气法”划分的冬季,表示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温法”划分季节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起始;气温法划分的冬季,表示天气寒冷了。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
历史渊源: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为冬三月之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进入休藏状态。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如《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关于四季的划分时间,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始,“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为四季的中点,具有明显的天文含义。一年四季的变化是连绵不断的过程。其也是阴阳转换,此消彼长、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称“四立”,都是季节的开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转折点。
物候现象: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农事活动:古时中国是农业国家,立冬就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反映气候变化及相应的物候情况,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立冬后,北方农林作物全面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三秋”(秋收、秋管、秋种)也接近尾声。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农事活动降温防寒。
传统习俗:自古以来,立冬节气就被人们高度重视,各地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也是享受丰收的季节。[17]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祭祀: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补冬: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酿黄酒: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扫疥”: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舂“交冬糍”: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吃生葱: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起居养生———
起居方面,人们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情志方面,要尽量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运动方面,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因为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还容易增加感冒的隐患。
健康养生:中医学理论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冬季节是人体最舒适、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时候。按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原则,秋冬季节正是适时进补,吸收营养物质,补充机体消耗的最好季节。
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此外,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2022年立冬有三个不一般———
今年的立冬在公历的11月7日,农历的十月十四日,而以干支历来讲,便是辛亥月的甲子日。民间老祖宗说,今年的立冬不一般,甚至还总结出来了3个不一般之处。
第一个不一般:立冬逢甲子,是“头碰头”。
今年的立冬,以干支历来讲是在辛亥月甲子日,老祖宗以十二地支建月,亥月第一天便是立冬日。而今年的立冬,不仅能是在亥月之首,更是在甲子日,是六十甲子之首。
老祖宗有“立冬头碰头,寡妇也不愁”的说法,便是说立冬如果遇到了甲子日,那便于是着吉祥。因为亥月为十二之地之末,亥月之首为立冬,而今年立冬又在甲子日,如此始、终循环,便预示着来回往复,新旧交替,首尾相接,有着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
第二个不一般:立冬日为农历十月十四,是在十月中。
民间老祖宗有着“立冬十月前,寡妇别家眠;立冬十月头,来年不咋愁;立冬十月中,粮仓不会空”的说法。说的就是,如果立冬在农历的十月之前,那来年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而如果立冬在农历的十月初,那边预示着来年的年景一般,不会太差,也不会太好;而如果立冬在农历的十月中旬,那便预示着来年会有一个丰收的年景。
这是因为,如果立冬在农历十月之前,有可能会造成暖冬的现象,也有可能有倒春寒的发生。无论是暖冬还是倒春寒,对于来年的春耕,都是一个不怎么好的现象!而十月后便不同了,老祖宗将农历的十月,称之为是孟冬,也就是冬季开始之日,所以十月之后立冬,与天气变化、时节更迭是符合的,所以老祖宗认为,此时立冬才是最佳的时间。
第三个不一般:今年是干净冬。
民间老祖宗说“立冬无雨一冬净”,说的便是如果立冬这天没有降水的话,整个冬天的降水便不会太多,便会造成大地比较干净,没有雨雪铺路所造成的泥泞之感。老祖宗将这样的冬天,称之为是“干净冬”。
而今年立冬的天气,据天气预报预测,在11月7日,也就是立冬这天,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西南部、贵州西北部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而其他地方则都没有降雨。所以,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今年冬天,有可能将会是一个干净冬。
在老祖宗看来,今年的立冬不一般,但它却预示着来年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头,同时还预示着来年将会有所转机!同时,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二十四节气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由二十四节气衍生出来的民间俗语文化,更是老祖宗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和智慧,直到现在,还依然对我们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