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动过几代人。儿时初识它并不懂它,只记得朱先生把父亲穿过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写得生动形象,其他的就没啥印象了。如今再读它才略微能感受到它的份量。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有时候的错误是对父母的误解,有时候是青春期叛逆的冲动对他人的伤害。当有一日它们都会成为满满的财富。
前段时间和同事聊天聊到青春期叛逆的事。突然让我想到我在青春期时好像也做过几件算得上叛逆的事。
我们当时的初中学校离家有30里路程,需要住校,我们村里有十来个孩子每周都要结伴而行,周日下午到学校,周五下午回家(提到初中三年的上学路就让我想到帮我背了三年书包的王同学,现在的王主任,真的从心底感谢他,同学情谊再叙)。那时学校校舍有限,从四面八方到镇上住校的人很多,所以学校周围的好多住户就做起了收揽学生住宿的生意。我就住到了我们班吕同学家,约莫住了一个半学期。某天这家的女主人大致是因为说我没有很努力的帮她女儿搞好学习而骂了我,我也不示弱,和她顶了嘴。这时女主人感觉威严受挫,就轰我走。我也就不得不重新换地方住。我当即联系了我们班的另一个女生燕同学,恰巧她的父母也同意我入住她们家(真得感谢叔叔阿姨在我危难时收留了我)。这时我请了一天假,独自一人从学校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父母责骂我,我该怎么办?方案好像有两种,一种是辍学,一种是离家出走。当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时,父母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父亲就赶上他的毛驴车,带着我去了学校,把在吕同学家的伙食问题结算清楚后一车把我的所有行李拉到了燕同学家安排住好。这件事在当时让我的名声受到了影响,对我打击很大,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郁郁寡欢。好在当时父母是支持我的,很好地保护了我。
等我长大后有一次关于这事问起妈妈:我闯祸了,你们当时为啥没骂我也没数落我?妈妈说,人家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又住在人家里,你怎么可能和人家顶嘴,你只有挨骂受欺负的份儿,你受了委屈回家来,我们怎么能再伤害你?……看来父母是最懂我的人,他们懂她们女儿的叛逆不省心更懂她的委屈。在我记忆里每次和我的玩伴丽姐玩恼了,爸妈从来不会护着我,总说我的不对,唯独这次是个例外。原来他们的爱是分明的。
初三那年,我心血来潮突然跟着大家学起了美术。起因是美术和音乐能直接报考包头师专。我那时一门心思就要念师范类学校,一心要当老师,如果直接能上就不用上普通高中。年幼无知的我只想着省事,哪儿曾想到美术和音乐那可是专业特长啊!学了一段时间回家向父亲要了几百块钱去达旗树林召参加了趟考试,结果不问自明。记得好像是四百元左右的钱,一趟树林召之行,折腾得都没了。当时的四百元对我家而言是一笔大数字。为此,父亲心疼地念叨了好久,连续几个周末,每次回家父亲总要说上好几回。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了,就顶撞了父亲,语气很强硬,可能有伤父亲自尊的话。父亲当晚就在被窝里嚎啕大哭。那也是我记忆里父亲唯一一次的哭泣。这唯一的一次却也是因为我的叛逆不懂事。
第二年父亲的脖子上起了一个大的肿块——甲状腺结节。医生说,这个病是因为受气,。我当时很自责,如果我不气父亲,可能就不会生病也不用做手术受这开刀的罪。术后有一年多的时间父亲说话无法出声。我们都很担心,后来逐渐恢复健康,这事也就渐渐地淡忘了。偶尔回忆起来,还是觉得我的青春期确实是在不安分中过来的!
如今每每听到青春期的孩子们有哪些过激的行为,我都觉得所有的不可思议都是正常的。每一个走过来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这样的经历与记忆,只是有些人是平稳安静地度过的,有些人是激烈冲动地过来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关注,更需要关爱。父母在这段时间的态度认识和做法至关重要!
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处理事情会更温柔更理性一些。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生命里的每一段时光都是金色阳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