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一年了,浪费了一些时光,之前可能还能给自己找个借口说什么环境不允许,没有独立时间,现在别扯了,时间都给你了依然再荒芜,连最起码的“静下心来想一想”都做不到,真真可以拉出去毙了。
其实真的静下来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比如认真写点什么或者看一部电影,这都能很快的让我进入那个状态,这是我的良药。但电影一定不能看那种聒噪的,需要看“适合一个人静静的看”的那种,例如《隐入尘烟》。
今天看了两部,先是午饭期间看了《香水》,讲一个对气味天赋异禀的小伙子如何为了保存气味而变成变态连环杀人犯的。还行吧,服化道摄录美七七八八的都很棒。对,就是这些技术指标都挺好,故事讲的也流畅,氛围叙事什么的也都挺高级,但一点也没感动到。我不是说必须是那种温情脉脉或者英雄无悔才能感动我,当然不,商业大片也有动人之处,哪怕是那么稍纵即逝的细节,但《香水》没有。不说这个了。
夜深人静后,看了《隐入尘烟》,之前想看来着,看了 一个开头,立刻不看了。不是没吸引我,恰恰相反,非常吸引我,就这一场戏,贵英和马有铁相亲这第一场戏,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部必须安安静静一个人仔细品味的电影。就像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午饭吃烙饼,我故意留下来一点,午睡的时候躲在被窝里独自享受。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这部电影之前话题挺多,第一波话题是如此“小众”的电影居然能斩获这么高票房,在行业里实属罕见,其实在我看来也没什么奇怪,原因无非有二,第一优秀的作品自带实力,二是赶上好时候了,处在今年第一波和现在这一波折腾之间,行业和观众都稍有喘息的档口,片子少,好作品加上口碑引导的好,自然就成了;第二波话题就是被紧急下架,原因还是老一套,一些玻璃心带风向说这片子故意卖惨,给“新时代社会主义”丢了脸,唉,然后就有很多人一哄而上,于是领导细琢磨觉得这确实有点危险,别因为这丢了饭碗,下吧。但还是晚了一步,听说甘肃相关领导已经被撤职了。
抛开电影之外的这些鸡飞狗跳不讲,单就电影本身来说,我看得很舒服,而且很有代入感。一部影片能给人的“代入感”有很多,最直给的就是环境、道具、时代氛围、情感关系等等,这些很容易做到,因为这是最简单有效的;但另一种“代入感”是抛开以上这些种种之外,还能把人带进去,这个就高级了。我不是农民没干过农活儿,也没有生活在如此贫困艰苦的环境,更没有“命苦如斯”的苦人经历,连间接体验都没有,但《隐入尘烟》依然把我带进去了。
很难用寥寥数语说清这种代入感的由来,我想来想去,只能归结为一个词“善良”。除此之外,我再也找不到更加概括且准确的词了。
“善良”这词,即微观也宏观,对于这部电影而言,不仅仅是“马有铁给燕子搭了一个窝、去献血、言而有信”种种直接展示给观众的桥段。而是通篇散发出来的温度。我相信,喜欢这部影片的人们,均能从中找到打动自己的点,所有这些点,都源自人内心最柔软的一面。而这,恰恰说明,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正因为善良,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所有生灵慈悲。
看完这部影片,我本不想去看评论的,我知道肯定会看到玻璃心们的言论,但还是贱骨头去划着看了一些。不是因为好奇,而是期待能看到和我一样喜欢的人们如何喜欢。社会性动物的本能:寻找同类。
看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除了“故意卖惨”“展示苦难”之类的老调外,有的批评甚至具象到了点:例如干农活手速是到了,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慢吞吞,农家汉子再唯唯诺诺也应该在干活的时候来一嗓子才真实。这是谁的道理?人家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一定要火急火燎的呢?
还有一种论调,称片子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是“鼓励逆来顺受”。我不这么认为,所谓逆来顺受前提条件是人们曾经历过“顺”,而现在强烈的感受到“逆”。如果感受如此之强烈还“顺受”,那确实活该被人折腾,正如当下的我们。
但片中的马有铁和贵英并没有感到如此强烈的“逆”,在此之前我们所认为的“逆”在他们生活已是常态,而当他们在一起之后,他们反而看到了希望。两个人相濡以沫,认认真真的对待生活,种粮食、盖房子、养小鸡……未来对于他们来说如此美好,他们的日子一天天的变好。当新房落成,贵英躺在炕上那句“我从来想不到,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家,能躺在自己的炕上”,这种幸福感,“逆”从何来?
善良的人,不与逆境死磕,而是微笑着面对,握手言和,这是一种豁达,不是逆来顺受。
对于《隐入尘烟》而言,我个人认为,它就是作者的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爱、希望、浪漫、慈悲这些美好的东西。诚然,任何作品,好恶者均有。不喜欢也很正常,只是别矫情。所谓矫情就是抓住一点就放大,借题发挥扣帽子。
别扣帽子。否则,谁还不会呢?
2022、11、01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