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诱惑太多,不坚定就会犯错。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信仰,因为那是我们前进道路的方向。
——题记
每逢春节,拦河街上便人潮不绝,车辆川流不息,这样热闹的景象,一年也仅有这么几天才能够见到。平时人们都是外出打工,而春节,就是他们相聚的重要时光。与城市的人山人海不同的是,人们不会因为去赶地铁而走得匆忙,更不会害怕上班迟到扣薪水。而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逛着街,聊着天,那边看看,这边瞧瞧。大人们在置办年货,小孩子们便拉着爷爷奶奶,要买烟花爆竹,还有各式各样的玩具。你是否能想象出那一幅画面,寒冬腊月,你带着家人一起买灯笼,逛花市,那欢声笑语,融进了汽车鸣笛声中。
说起拦河街,不得不提它名字的由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拦河街还并不是一个街道,只是一条泥巴小路。它东接横向穿过沈冲的长河,往东就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滚滚长江,往西则能直达望江城。每到梅雨时节,江水涨潮,洪水漫过了长河堤坝,淹没了大片的房屋农田。这里的人们不忍心离开自己久居的家园,于是各家各户出劳力,在长河上重新筑了一条大坝,这条大坝被人们称作拦河坝,这条泥巴小路后来铺成水泥路,被人们称为拦河街。这些也只是在饭后茶余听母亲说起过,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上一辈人的负重前行。
我家在拦河街开了一家小店,腊月是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时候,随着我渐渐地长大,我理所应当地帮我父亲一起卖东西。二零一五年冬天,腊月二十六,我清楚地记得,我被父亲安排去卖春联,还有门神、灶神以及一些伟人画像。
帮父亲下了货,我便坐在竹床旁,将春联什么的好好摆放在上面,我在想:过春节,贴对联,一家人坐在圆桌上吃饺子,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这几天,阴雨绵绵,可并不会影响拦河街上热闹的景象。飘洒的细雨,纷乱不已,湿了这片街道,地上的积水混合着尘土,沾到了小孩子们的新鞋子上,微风吹着细雨也湿了我的新衣。一上午的忙碌,春联卖了一大半,门神也卖了不少,唯有那些伟人画像难卖。与春联每年都要重新贴一次不同,伟人画像贴在大堂前,能够供很多年。
中午的时间,大街上少了许多行人,他们都悠闲地回家吃饭去了。我注意我旁边坐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大约一米六的身高,穿着黑色的棉大衣,戴着浅灰色的鸭舌帽,他面带笑意地看着眼前的人来人往。闲暇之余,父亲给了他一支香烟,他笑着点了一下头,接过香烟,很自然地将它搭在耳朵背后,还是面带微笑地看着眼前的人来人往。这个老人我见过很多次,他总是一个人,端着一个塑料凳,然后随处找个地方坐着,耳朵背后都会搭着一支香烟。
趁着这空闲,我将竹床上凌乱的春联画像,好好整理一番。不经意间我看见了一幅熟悉的画像,他一身中山装,向后延伸的发际线,左手拿着香烟,右手指向远方,那是他“指点江山”的风范。父辈们说起他的时候,无不带有崇高的敬意。我对他的了解也并不算多,也只是在政治历史上知道关于他的事迹,不过我和他有无数次在文学上的对话。他曾对我说,最美不过,湘江橘子洲头上的深秋景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他还对我说过,最难不过,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短短几句,轻描淡写地诉说着当时的艰难困苦,在他看来这些不过是前进路上小小的绊脚石。
他对我说了那么多,可这些我并不能领悟透,我只记得,他对我说的,那朵孤芳自赏的梅花我曾经勾勒过。我顺着那首诗的韵脚,用黑色的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座悬崖峭壁,然后再轻轻地画出那枝梅花的枝桠。换上一支红色的油笔,画出它的花儿,那花蕊,我都画的格外鲜明。最后用改正液在那枝上,不断的点着白色的雪花。一幅“悬崖阑干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寒梅图,跃然于纸上,我想,他所见到的那支梅花,与我所画的,应大致上是一样的。可惜当时太年幼,如今这幅画早已不知了踪影。
我想着关于他写的诗句想着有些入神了,忽然一阵风吹过,那幅画像被吹起来了。我立马回过神来,想伸手去抓住它,可惜还是没能够抓住,它从我的指尖划过,落到了泥土里。我不想让他被泥水弄脏,跑过去想将它捡起来,忽然一双手将我一把拉开。是那位老人,他十分迅速地将画像捡起,不停地用衣袖拭去画像上的泥水。可惜画像被雨水湿透了,尘土弄脏了,任他再怎么擦拭,也抹不去那上面的脏渍。他十分生气,他指着画像上的泥水,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什么。原来他是个哑巴,我大致能够猜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他应该是想说:“一代伟人的画像,你就这么不小心给掉地上了,还弄得这么脏......”
看着他满脸的焦急与责怪,我有些不太理解,不就是一幅画像吗?值得动这么大的气吗?可这件事也的确是我不对,我站在原地有些愣住了,仿佛就像是一个犯错的小孩在接受长辈的教导。他见我没说什么,也没有再理会我,转身将那幅画像放在竹床的一个角落里,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副春联压在上面。他手指着竹床上的画像,转过头还是“咿咿呀呀”的对我说着什么。大致意思就是:“你好好保管这幅画像,别再这么不小心了。”我满脸羞愧,脸也有些红了,轻轻地说了一句:“我知道了。”
他见我有些知错了,指着画像,又“咿咿呀呀”的说着什么,我也不清楚他想表达什么,说完便转身走了,大致是回家吃饭去了。
下午两点,他又来了,还在坐在那个塑料凳上,他抽着烟,表情有些凝重。一整个下午,他都坐在那,看着人来人往。做生意的人多了,我也开始忙碌起来,也没太在意他了。不过倒是他,不时的看着我,转而看向竹床上的那幅画像,生怕我再把那幅画像给弄脏了或是弄怎么样了。
往后的几天,他都来了,都是坐在塑料凳上,父亲若是见他烟抽完了,闲暇之余都会递给他一根烟。他都会微笑的点点头,“咿咿呀呀”的说着,大概是谢谢之类的话语。没想到他对这件事如此执着,这几日,他几乎都是盯着我的,就像是长辈对孩子的管教。我也吸取了教训,将那幅画像保管得很好,没有弄脏弄褶,他后来也就放心了,没有在向那天下午那样的不时盯着我。
往后的几年,每逢春节腊月,他都会在我家旁边坐着,面带微笑着看街上的人来人往。我也只是在忙碌我的生意,对这件事也慢慢的淡忘了。
随着我慢慢地成长,经历的事多了,看的人多了,我开始有些理解他那日的行为。或许对于他而言,那幅画像中的人,是他一生的信仰。那幅画像中的人带领革命先辈们用血和泪,换来了我们如今安稳平定的生活。
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物质是不断发达了,可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不断匮乏。他们的追求又是什么,他们的信仰又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就连我自己现在也不知道。不过人生路漫长,还留我慢慢去思考,慢慢去寻找。还好我现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当繁华已落幕,情随事境迁,我才终于知道,篮球与文字便是我的追求,科比和许嵩就是我的信仰,是我的人生和方向,任岁月如何起涟漪,我都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