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部明传奇读了足足八天才读完。上一次读《桃花扇》也是读了很久,但心里却很欢喜。并不是因为故事多么好,而是因为不认识的字太多,这出戏里面典故、旧式习俗、礼仪等是我从来不曾知道的。

故事是才子佳人的故事,讲一个千金小姐杜丽娘因游后花园,在梦中与一秀才——柳梦梅相遇,两情相悦,醒后丽娘小姐得了相思病,后一病不起,不消半年人便去了。临死前嘱咐丫头春香将她自己画的那副自画像放到太湖石下,三年后柳生到南安,来到此地,意外得了那副画。

丽娘小姐原来与这柳秀才有天定姻缘,命不该绝,地府判官嘱咐花神保护好丽娘尸身,待到她与柳生相逢时,助她还生。后丽娘小姐还生,与柳生结为夫妻。

后来柳梦梅高中状元,大团圆结局。

故事中的其他细节就不一一详述了。每次读古文,都会有一种感慨——“美中而又不足”。这“不足”是我不能像古人般无障碍的读书,然而便不能完全领略这词句的美,只是觉得某些句子很美,但具体哪里美又说不上来。

例如这几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画美眷,似水流年。”

也许是我故事看的多了,并没有深刻领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杜丽娘对“封建礼教与封建势力”的那种反抗,以及争取婚姻自由的顽强意志。

看着剧本开篇简介如此高谈阔论,杜丽娘如何反抗“旧封建势力”,我越发觉得我俗气了。我完全没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也没有从这出戏里感受到那种如此强烈的“反抗”。

到底是没有“爱过”的人,完全领会不了这种深情。不懂的事情,我实在说不来,也理解不了,那些读了这故事殉情女子的心情。说一些阅读中碰见的好玩有趣的典故和旧式礼俗吧。

1.旧式女子吃了男方的茶,即表示许嫁。如果现在求婚买不起钻戒,可以送给姑娘一包茶叶或者是一杯奶茶也好?若她“吃了你的茶”就表示她愿意嫁给你了。

2.旧式端午节手上要缠“长命缕”(五色丝)于手臂上,用以辟邪除病。这个好像今日也还沿袭。

3.及笄: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以笄束发,标志已成年,可论婚嫁。我十五岁还是天真烂漫的“傻女子”。

4.奈何桥,阴间的桥。并不是所有的鬼魂都走这个桥的。旧时迷信,善人死后魂走金银桥,恶人死后魂才走奈何桥,桥身窄,桥下流淌着污血。

按我自己的“规则”说读了剧本,我是要对主要人物有个分析的,但我从未经历过杜丽娘那般的情,不知如何分析,如何下手。为了想写一写朱生豪先生,特意买了他的“情书”来读,今天读到他帮宋清如批诗,探讨文学,真是羡慕。我读了书,是少有人能说说的。不过还好,还能写写,这也不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