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覃杰的007行动。实话是我开始的时候有嘲笑,抵触,嫉妒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我想加入又不愿意行动。在我的认知里,别人就是会嘲笑覃杰一样的人,并且向他们泼冷水。自己也被泼过好多次,我知道那种感觉。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养成了这件事其他人会怎么看的习惯。说白了,就是我脑子里有嘲笑,嫉妒这个概念。虽然我并不能准确说出这些概念的解释,但是经过分析后我体验到了那种感觉。
直到5月8日我从两方面分析为什么不加入007,即,为什么想加入和为什么不想加入。理由如下:
一、为什么不愿意加入007
1.要花钱。其实金额并不多。
2.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7年时间,1个月读一本书写笔记写心得,现在时间紧,担心没时间写。其实就算不加入我也会每天都记录也无所谓,本来就打算要开微信公众号的。每天都记录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不用担心没东西写,只要翻出来稍稍编辑一下就是一篇文章。
3.觉得覃杰太内个,反正就是觉得不舒服,有些臭不要脸在别人的专栏里面打广告。抛弃这些主观偏见,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做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细分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人家做的没有错。我只是不喜欢他在别人的专栏里面给自己打广告。分析到现在,我对他的感觉完全是个人偏见。这是一次启动元认知能力,转换关注焦点的过程。
二、为什么纠结,想加入
1.为自己的文章找个反馈。
2.找到圈子。
3.有点想去南极。如果坚持下来7年之后去南极应该是很酷的一件事情。
4.对自己也有意义活着嘛,总要经历一些不同。
分析过这些之后我才意识到我的问题。老师说鼓励很难,泼冷水很容易。我想覃杰半年时间还没组织到1000人,特别是在这种极度社群化的专栏宣传这么久还没到1000人,过程中一定被泼了无数次像我一样的冷水。而我不想加入的想法,完全是在暗地里泼覃杰的冷水。覃杰和我,我们,都有一样的践行意愿。只不过相对来说他比我们大多数人践行得更勇敢也更商业。
说到商业,我一直不喜欢赚熟人的钱,也不喜欢在群里面发广告。说到底我对做熟人的生意或者发广告这件事没有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现在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广告可以做,前提是自己体验过并且真的能让受众得到好处为前提。至于生意,谁能说雷军会阻止自己家人买小米,库克阻止亲朋买苹果。购买行为是因为有需求,做生意只不过满足了那个需求而已。对于消费者是谁无所谓,重点在于产品是不是足够好。需要对自己补充一下,敢于在自己朋友圈发广告卖自己产品的一定是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但是产品好与坏,在判断上有些主观。只能看发广告的那个人,自己要花一点代价去尝试。总结起来四个字——“口碑”“实践”。
5月10日,两天的思考。让我越发觉得覃杰可敬。他是我能接触到的那个活着的人。是的,他是。最近我一直在拷问自己,为什么鄙视覃杰的的007行动。问到今天我得出前面的结论:他是我身边那个做得到的活人。打从成为战友的那天起,我们就都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的。每天都启用元认知能力,每天都转移关注的焦点,每天都忍受着别人异样的评价。然而30天前当我看到覃杰在专栏里面留言宣传007行动,我还是下意识的鄙视了这种行为。“他凭什么在别人的专栏里打自己的广告”“他一个nobady 凭什么组织人不写就出局”这些类似的想法不断从脑子里蹦出来。
随着自己践行的深入,吸收的信息越多。我发现不写就出局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并且有些想参与。随后,就在两天前,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搭上了,就冒出加入007行动的想法。可那个时候我还是觉得不愿意加入,理由在前面已经描述过。想想自己也要实践,也想到万维钢老师介绍的决策分析法,决心用一用。然后就有了前面想加入和不想加入的原因对比。对比之后一切都很清晰——是我的偏见让我不想参加。并且我发现,我在用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我的战友。就是那就话,鼓励很难,泼冷水很容易。我觉得这么做是可耻的,真的需要向覃杰道歉。覃杰,对不起。
当我抛弃主管偏见,从商业的角度分析覃杰的行为一切都是那么合理。他是一个创业者,为了自己的事业每天都坚持曝光,做宣传,正如雷军当年在微博宣传小米。他是一个践行者,可以看得出他将一些知识转化为实践,他的微信头像和个人品牌经营有关系攻略的影子。他是笑来同学认可的好学生,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在专栏的留言被精选,留言时间基本都是专栏发稿后90分钟之内,从这些细节看出他是在玩儿真的。
由此,我萌生了将这个文章最为12班的第一次作业的想法。一是向覃杰道歉,二是纪念自己成长,三是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念同成长
2017年5月20日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