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 变人》是最近B站多位up主都在录播的一款游戏,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弹幕上很多观众们对其抱有强烈的情绪,他们可能对主播的选择有时并不认同,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款游戏呢?为什么它能如此的牵动人心?小编这就为你介绍。
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它:《底特律:成为人类》是由大卫·凯奇执导的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互动电影游戏。影片的背景设定在未来的底特律,主角"卡拉"同其他量产机器人一样,为服务人类的娱乐型机器人,但这一位卡拉却包含人类相通的情感,她将同其他具备情感的机器人一道探索人的定义。
事实上,故事的主角不止卡拉一个,还有最一开始作为管家的仿生机器人“马库斯”,以及帮助警方调查破解一些重大案件的仿生机器人“康纳”。
以下是网络上对《底特律 变人》执行制作人/Quantic Dream联合CEO 方达米尔先生的一段采访:
Q:所有的仿生人都会有一个LED灯吗?是不是它还有更深的含义。主人公Markus是一个仿生人,但他却没有LED灯...
A:是的,都有。深入的含义肯定有的,但是我还不能说更多。既然Markus是一位仿生人,那他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一定有LED的,那为什么后来没有了呢...(笑)
Q:《底特律 变人》的主题或关键词是什么,是“革命”吗,还是其他的?
A:我不想用“革命”这个词,我更倾向于用“为了自由而前进”,自由也许才是这款游戏的主题。
Q:为什么要选择用底特律来当标题?
A:底特律曾经是汽车城,后来汽车产业没有这么火热之后他又开始衰落下来,艺术等行业又兴起起来。并且现在的底特律一切都非常便宜,也是一个新兴事物起步最好的地方。
Q:游戏到底有多少个结局现在已经确定了吗?还有要玩出所有结局才能了解整个故事吗?
A:还不能说。主要的角色有15个,而能操纵的有3位,这三位主角都会面临死亡。而所有的人物又会互相影响,所以也算是不同结局吧。当然我们希望你体验所有的结局,因为这样会给你从不同角度看故事的机会。
我们在进行游戏的时候肯定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但是当我们操纵的是三位仿生人主人公的时候,做出的选择不光是为自己,还要站在仿生人自己的角度上。一旦这样,这两者的冲突就会很直接地显现出来,这也许正是观众们看到游戏的实况解说却仍旧不满意的原因了。
其实有关人工智能过度发展之后与人类该如何相处的争论早已被人们反复讨论。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一书中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也早就让大家耳熟能详: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人类对待不同的事物态度也是不同的。当机器故障,我们将其送回生产厂家来维修,或者买个新的来替换。当生命死去,我们无从维修,也无从替换。对待生命,人类会倾注更多感情,不会随便将其替换。
人类是一种有情感的动物,我们喜欢那些对我们有利的东西,不喜欢那些对我们有害的东西。我们会同情那些和我们相似的生命,不会同情那些离我们太远的生命。看《侏罗纪世界2》的时候,影片中人们对于恐龙的安居天堂——侏罗纪公园存留与否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男主角不忍心其中的一只叫“布鲁”的迅猛龙死亡的原因也是认为她有同理心,更能贴近人。所以当仿生人越来越接近人的时候,他/她和人类还有没有区别?甚至当仿生人也拥有了人类的同理心时,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游戏根据我们的不同选择会有不同的结局,可是现实呢?人类将会走向哪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