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来到黄山的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天气很好,天都峰名气很大,也很险峻,天气不好时会封山,至少看来我们运气还不错。我们计划攀登天都峰,天都峰有两天登山路,我们延玉屏山的一侧登山,之后就延另一条路线下山。
昨天我们上山的主要路程是靠索道上山,登山的起点位置已经离峰顶并不是很远,大概2km的路程,昨天我们已经延西海大峡谷去了光明顶,早上起来的时候腿有点酸,但看着这么壮丽的山峰,还是想征服这座天都峰。
我们好不容易说服了我们四个中唯一的女生一起登山,我们轮流给她背背包,在她的前后指导她如何登山,所以我们登山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这次登天都峰给我的感受和我以前登山的体验都不一样,险得胆战心惊,和以前相比,感觉以前登的山都是小儿科,这次深刻地体会到险峻高山的含义。
从出发点往上看,登山楼梯仿佛直接垂直而上直达山顶,每一级台阶高度高空间又狭小,只有大半个脚掌的空间,平均坡度的倾斜角感觉至少有45度,而且这些台阶经过雨水和强风的侵蚀,都显得坑坑洼洼,有些地方还很滑脚,旁边就是万丈深渊。登山的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抓住旁边任何可以借力的点,栏杆和岩石的凸起部位,栏杆的绳索,我们身体匍匐前进,大家重心都放的很低,缓慢前行着。登山的游客以年轻人和中年人居多,我们登山的时候人流量还不少,但还好并不显得拥挤。登山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上山和下山的相遇,这时大家都会特别小心,因为绳索和栏杆都是有限的,大家都会相互礼让通过,还会相互提醒对方要小心,下山的也很喜欢提醒上山的前方道路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登山的不易,自然而然地相互鼓励着。
说到爬山的乐趣,我个人的理解是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自然美的切身体验,另一方面是对于通过身体上的克服从而来达到自身的超越体验。
说到登山的风景,其实和缆车里看到的、照片拍摄下来的感觉很不一样。照片拍摄得再清晰,却无法把真实感受到的壮丽完全表达。这次登山的时候,每爬过一个阶段,休息的时候都会看看周围的景致,特别是天都峰对面的玉屏山和莲花峰,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真的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对于距离的把控和体验只在近距离很准确,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很难想象的。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结论是得到了人依据远近来判断大小的能力是后天产生的、而并非是前天拥有的,它是科学家找到了生活在森林里的原始人做实验的方式求证的。当我们登山的过程中,对面的山峰景致也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有些部分就是我们之前爬过的道路,此刻的景致结合起上一刻的景致在脑海里不断连接整合,动态地呈现着。当我们登到峰顶的时候,周围一览众山小,低层云在我的下方,看着云海远处,我感受到直观美的同时,也能通过自己脚步的丈量,想象着眼前景象中每一点细节的波澜壮阔,以及这些海量细节拼凑起来的整个壮丽的世界,这世界之大,只能通过自己走过的路来体验,从照片里却无法体验出这种壮丽。
飞机让我们体验到了天空之辽阔,潜艇让我们体验到了海洋之深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多远是一回事,走的过程感受到世界能有多大。
说到登山的身体体验带来的,不如说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一种超越。向上登山的过程是克服自身的体重,视线大多数向上,体力上的劳累主要占据意识,下山的时候,视线大多数朝下,看着旁边陡峭的悬崖,脚或多或少有点发软,注意力都在怎么能安全下山,因为路特别陡,下山时需要保持好重心的平衡,走起来也是一步接着一步。下山的时候,感觉就像打游戏通关卡一样,每走到一个新的路口,新的阶梯就像新的难题一样需要克服,有些是急转弯,有些是阶梯上爬满了青苔,有些是要穿过狭小的巨石之间……每次以为已经克服了最难的,没想到下面还有更难的,一次次挑战后,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也是一种考验,而在半山腰的途中,只有继续前行这一项选择而无其他选择。想到了徐霞客的游记中,当时没有任何其他防护借力措施,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有运气,多次险象环生,登上高山的,据说迎客松也是他发现的。我们从半山腰爬到峰顶用时1.5小时,而从峰顶下山到索道底部位置附近的巴士停车场,用时近三个小时,虽说我们爬得很慢,但至少我们爬到了最后。
喜爱征服高山,是因为通过征服的过程,能够发现更强大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能力的极限,不过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有很多羁绊,希望省力,来节约自己的精力,我们往往并不会愿意去触碰这样的极限。而登山的我们,环境带给我们极大的刺激,这种刺激激发了我们更多的本能,潜意识让我们必须去挖掘自己这样的极限,这种体验是超越于日常的。
每个人眼中的黄山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由自己脚下的足迹所勾勒的,我会将我对黄山的勾勒留在自己的心底,并知道真实的世界里有座山峰一直经历着风雨,因为这份陪伴,内心的世界又壮丽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