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作者以一场黑猩猩和高校学生的比赛拉开序幕,在等待2分钟就能获得更多食物的实验中,黑猩猩完胜人类,这就让人疑惑不解了,难道进化后的人类反倒自控力不行了?
作者用经济学家提出的“延迟折扣”解释了其中的原因“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很小的延迟就能大幅度降低你感知到的价值”针对这一情况,作者提出“等待十分钟”的方法:当你觉得自己无法做到“不会有下一次”的时候,不妨用“10分钟延迟法则”来增强你的自控力。
接着作者又用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很知名的实验“棉花糖实验”,提出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人们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所以把诱惑的东西搁置起来,没有握在手中的感觉,人们反而能选择更长远的目标。
后来作者又用了一场战争的例子,这个例子很像我们历史上的那场破釜沉舟的故事。其实是把退路切断,迫使未来的自己去做现在想做的事。
作者还提出了,如果有人对你负责,支持你实现目标,那么你自控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我以前请的一个家教就是如此,他教我的那一年我迟到的现象好了很多。
在“遇见未来的自己”这一大段里,作者提出了我们常犯的一种错误:我们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了,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到现在的自己做不了的事。我的拖延症就属于这种情况,今天不想干的事就推到明天,好像明天我就一定会去办似的。甚至一些电视剧里也是如此,一旦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主角就会离开,然后屏幕上显示“几年后”的字样,接着主角归来,一切天下太平。关键是这种情形观众还买帐,可能它映射了大家的心中所想吧。
我们把未来的自己想象成了一个陌生人,所以一些人并不为自己的老年存款,因为那就像把钱给了陌生人。
当然“物极必反”,过于强调未来,而苛责现在的自己也是不可取的。我记得看过一篇关于“棉花糖实验”的后续报道,虽然那些可以克制住自己的孩子日后会成功,但却并不感到幸福,这也许正好解释了我上大学时的一个现象,那时每年都有人跳楼,而且都是研究生和博士这种高学历,让我们这些大专生遗憾得不得了,我们上个大专都难成这样,你们都读出来了干吗还想不开。
最后作者总结出:为现在的行为承担后果的,看似是未来的自己,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未来的自己会对我们现在的付出感激不尽。我觉得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目标+实干,没目标,我们会原地打转,没实干,目标再远大,也是画饼充饥。
好了,第七章读完了,我也总结一下我的情况,昨天回到家,就带上了我的boss消噪耳机,听不外面酒吧的噪音,心情平静很多,终于能早点睡了。今早6:00起床,好久没有在不上班时起这么早了。吃了早饭,看《自控力》这本书,看不了半个小时,困得要命,也许这就是大脑的虚假极限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0:00,情况才得以缓解。
书中所提的事在我的生活中也出现过。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光棍难治”,指的是无父无母,无妻无子的人,做事不计后果,很容易惹事生非。但是父亲曾经提过,以前村里有个光棍,后来娶了老婆,生了个儿子后反倒变好了,也不成天打架闹事了,也好好干活了。用这一章的观点来看,他以前无牵无挂,但也没有未来,所以得过且过,有了孩子后,他开始考虑未来的日子,反而认真了。
不过我有一点疑惑没能明白。我以前消费很自控,小时候买包瓜子都要放起来慢慢吃,后来上班有了工资,也一样很省,别人买个两百块钱的裙子都觉得太奢侈了。但后来停薪留职去北京上学后,一切变了,随着眼光的打开,消费观念也跟着打开,尤其是现在有了信用卡,知道可以分期付款后,消费更是打不住,几千的东西说买就买,每个月月光,为什么会这样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最后,我也说说自己的一次经历,在北京上学时,有次去雍和宫玩,碰到一位讲解员,衣着朴素,但知识渊博,看着像是某所大学的讲师,趁着休息来这当自愿者。我们一行人跟着那个讲解员边走边听他讲,走到三世佛的殿前的时候,他停下来问我们,这里有前世,今生,来世三尊佛,你们要拜那一座呢?有人说今生佛,也有人说来世佛,好像没有人说要拜前世佛的。后来这个讲解员笑笑说,前世是今生的昨天,今生是来世的昨天。来世是今生的明天,而今生是前世的明天。我们既活今生的当下,也活在前世的明天,同时也活在来世的昨天。这是三个佛,也是一个佛,所以都要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