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用脚子站立肯定很难长时间站立,大步迈出很难走得快;只看见自己的人是不明白事理人;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人并不会广泛地被别人认同;攻打自己人并不算功劳;太过于看中自己身体的人生命不会长久。这些现象站在大道的角度看,叫做吃多了长胖了反而是个累赘了。有的事物具备了反而不好了,所以通达大道的人不会选择它们。
这一章老子带领我们考察一些过头和不及的现象,然后告诉我们不要选择这些行为动作。因为它们不符合大道中和自然。
这些是一些什么行为呢?
首先是企,企是什么意思呢?上面一个人,下面是止,止就是脚趾。用脚趾头站立,会怎么样啊?很累,一来站不稳,二来站不久。为什么?因为脚趾头与地面的受力面积小,所以很累,站不稳也站不久。所以说“企者不立”。
接下来是跨,跨是什么,就是把脚步迈得尽量的大,大步跨出去了,两条腿迈到了最大限度,就是一字腿了,还能走路吗?走不了了。所以说“跨者不行”。
这两种行为都是做到了极致反而不能持续发展了。
第三是自见,什么是自见呢?就是最了解自己了,人一般不能全面了解自己,所以最了解自己应该最明白的人了吧!老子认为,其实不是最明白的人,反而是最不明白的人。为什么呢?其实一个人是大道的产物,周围的一切都决定了你为什么是你,比如你的家族决定了你的姓氏,你的X还是Y决定你的性别是男还是女,出生成长的地区决定的母语和风俗习惯等等,你了解你自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怎么能说你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呢?只是一个一知半解的人。所以“自见者不明”。
第四个自是,什么是自是,是就是正确,对。自是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正确,对。但是人怎么可能总是正确,对的呢?只有你自己熟悉的领域才可以保证你的见解意见是对的,这还需要你勤奋努力去学习研究才行,如果不去学习研究,熟悉也会出错。别人的,你不熟悉的领域,你就不可能是对的,所以你是的领域就很窄了,窄,就是不彰,彰就是广阔,多而普遍。自是怎能普遍呢?自是加他是才是彰。所以“自是者不彰”。
第五个是自伐,什么是伐,就是讨伐,就是用武器去攻打别人,从而占领征服别人,这叫功业。自伐,就是攻打讨伐自己的人,自己的人本来就是自己所拥有的,现在反而当敌人来攻打,自己的地盘物资不但不增加,反而消耗破坏掉了,这叫自毁长城。怎能叫功业呢?所以老子认为自己人攻打讨伐自己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功业。“自伐者无功”。
第六是自矜,什么是自矜呢?就是过分得爱惜自己,就是穿衣服怕冷着了,吃饭怕着了,走路怕摔着了,总之,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以为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持生命的健康,可是小心过头,不让身体遭受一点风雨日晒,外表看起来是白白嫩嫩的啦,可是这样的身体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苦难。一旦没有了优越的环境,说不定死得更快。寿命更短。所以说“自矜者不久”。
老子总结说,以上六种状况,之所以达不到期望值,就是因为天道是一种平衡矛盾统一的规律,打个比方说,就像人吃饭,吃多了就好吗?合适才好,吃多了,身体消耗不了那么多,这些能量物质堆积在体内反而变成了累赘了,这叫适得其反。所以说“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老子给出的对策是,当事物的发展到了恶的阶段,就不能再选择了,就是不处。处就是停留的意思,不要让自己停留在恶的地方,阶段。也不要恶停留在自己这里。所以说“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在本章引领我们认识社会生活中那些过分的思想和行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识别判断,那些思想行为已经过分,过分就走向反面由原来的善,变成了恶。就不能再处了。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