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分数陆续出来了,突发奇想,若是回到10年前,再一次回到学校,我的高考结果会如何?这里不是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学习,当初还是很努力的,自认为属于那种埋头苦读一类的,可以做到笔不离手,眼不离书,屁股坐得住,也正是高中这般辛苦,拿到一个不算很好的成绩后就毅然决然地放弃复读一年想法,逃离高中苦逼三年,总结下成绩不理想原因就是一个:没有经验
现在回去,会在以下方面改进:
1. 把薄弱的语文学好,该背的还是要背。作文素材要多积累,强迫自己像现在一样每七天写篇作文,说不准高考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了,高考语文是第一科,当时还是小紧张了一下。现在也忘了作文题目是什么了。
2. 理综的习题做的太少了,搞得考场上脑子在不同科目间切换还是不习惯。平时会积累做错的题目,抓知识点。搞懂一个算一个,而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结果复习时做的都是自己会做的题,时间每天浪费在一加一等于二上面,看似做了很多题,其实是原地踏步,现在工作中也存在一样问题,每天重复做一样的事情,工作了5年后,看起来拥有了5年的经验,其实是把一天的工作经验重复了5年而已。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呆的太久了,煮熟了还不知道
3. 英语把词汇量积累起来,加大阅读量,我就不信看不懂他丫的鸟语。
造成当时结果的原因:
1. 鸵鸟心里,避害趋利心态
当时自己很清楚自己哪一科薄弱,但平时就是没有花心思去努力攻克问题,而是一味地重复做自己喜欢的科目,语文作文不好,就非常讨厌写作文,也没重视过,高考语文成绩就很一般,有点鸵鸟的心态,遇到问题,直街把头埋下沙子里,对问题视而不见,好像久了,问题自然就会消失。
2. 没有钉子“钻的”态度,相信运气
很对知识点没有认真搞懂,感觉懂了一点就放过去了,一个知识点换了一个方式提出来,马上就卡壳了。做不到融会贯通,说白了在一个知识点上钻的不够深,另外还抱有一种运气说法,这个知识点也许不会考到。没必要研究那么深。轻易的饶过自己。
3. 没有目标,规划
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不具体,当时自己心里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考入学校,只是一个概念要努力考个高分,但多少分算高分自己也不知道,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赚很多钱,但赚多少才算多呢?没有一个具体目标就会导致具体行动规划就没有,时间节点也没有。这样的目标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规划的目标都是浮在空中的,不落地!没有规划的目标都是自欺欺人!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场如战场,高考何尝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竞争对手是全国的上千万学子。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业,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高考也是需要谋而后动。
以史为鉴!虽然高考离我已经是10年前的事,但现在总结一下,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还是有启发的,致那些年逝去的高考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