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又是一个挥洒雨水的天气,淅淅沥沥的雨水下到下午,气温又降了好几度,穿着一件长袖,能感觉到由脚底油然而生冒出一股冷气。我赶紧加了一件外套,也分别吩咐孩子们穿上外套。
最近被这天气弄得烦燥得很,地面上到处是潮湿一片,连空气中都流动着湿润的气体。挂在架上的毛巾因长时间得不到太阳的照射,拿起来都有些滑溜溜的。
楼下的地板上被踩得像个塘泥一样,拖也拖不干净,就干脆带着孩子们在楼上蜗居起来。
仨个家伙一台戏,吵吵闹闹总是免不了,一会儿天堂,一会儿地狱,告状的把“妈妈”当歌唱,吵得我头晕耳鸣。我想我要是唐僧,早就念上“紧箍咒”了。
儿子更甚,有时候只要我生气大声斥责下,他就立马嚎啕大哭起来,用我的话来说属于“干嚎”。就算有眼泪,总觉得这眼泪都不够真实。这样想着,也大大降低了我的忍耐力。
“一点小小的事情就哭哭哭,怎么你的眼泪就那么不值钱啊?”
这时儿子跑过来抱住我的腿,哭喊着:“妈妈,你能不天天弄我哭吗?”
听到了这句,原本心里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却神迹般熄灭掉了。也会站在儿子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但对他一斥责就放声大哭就是不能理解。直到近来陪着小女儿观看《小猪佩奇》,发现里面的乔治在受到委屈时也是“狼嚎”的情况与儿子情况属雷同巧合大同小异。
这样一想着才觉到儿子似乎在无意识地模仿乔治,但是我心里头并不确定,总觉得自己的猜测也许是一次巧合。
然后我又开始带着目的性观察到一些事情,比方说: 吃东西现在喜欢用舌头360度舔嘴,这是我看到佩奇与乔治吃完巧克力蛋糕后的习惯问题;喜欢跳泥坑,以前看到只是试探性的用脚去踩泥,而现在却是在有水坑里跳起来;舔碗,也许还有一些我没发现的习惯。这些小动作与佩奇乔治的一些动作不谋而合。
在我看到银屏里的佩奇乔治每次捣蛋时我都会会心一笑,会觉得他们特别可爱。但是当这个主角换成了我的孩子,我却觉得这些捣蛋让人无法隐忍。不由得想起当初出《小猪佩奇》的时候,看到过有些家长有争议这些类似的问题,我当时并不明白为啥这么有特色这么温馨的动画片会有异议,直到自己孩子遇到这些问题。
虽然有些故事的确对于家长教育孩子有些矛盾,比方说佩奇乔治弄坏妈妈的电脑,这个事情原本猪妈妈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她却是抱上佩奇与乔治在腿上来看着她来工作,无论任何东西在小孩看来都是玩具,但有些贵重东西孩子们不能碰的,也一定要告诉他或者把它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佩奇乔治前去参观猪爸爸的办公室,在我看来是两条顽皮的小猪把办公室弄得乌烟瘴气,猪爸爸完全可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一些机密文件是断断不能让孩子接触到的。
这些都是倍受质疑的小故事,但是绝大部分故事都是可取的: 能站在同等位置上去与孩子沟通,这是尊重孩子; 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是认可孩子; 能时刻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这是陪同了孩子成长; 能去听取孩子各种疑问并且去解答它,这是耐心的培养,也同时能够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遇到问题不必惊慌失措,不必火急火燎,解决问题是关键等等。
这部动画片其实是写出了中国孩子的心声,也是给中国家长上了一场反省的课。
生长在中国这样仁义礼邦的大国,要完全打破自己的一些陈旧规则来完全照搬别国的一些教育模式,我觉得也是不可取的,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盈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里,就成了一次革新,变成了自己的一套新的教育模式。就像广告里'中西结合'一样的道理了。
家庭教育是一名大学问,我们这些门外汉也只能且行且学习了,一步一步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