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个人钻进图书馆一泡一整天的时代于我已经远去,现在,完整读完一本书反而成了奢望,更别提抽丝剥茧般的精读了。
大概是从大学毕业后,自己一人在外闯荡,生活的压力还未曾吞噬我的本心,手不释卷也还能做得到,但手里的“卷”已经从《二十二子》变成了《心灵鸡汤》,从《清史稿》变成了《曾国藩家书》,廉价而又快餐式的成功学充斥着我的思想,当年的我,甚至自负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成功大门的钥匙,但是,关键问题是~门在哪?
上班后,繁重的工作、家庭的压力、没完没了的应酬使我无暇“宠幸”书柜中那些已渐渐蒙尘的“红颜如玉”,虽然近些年“反鸡汤”、“反成功学”文化盛行,我也已经远离了这两种书籍,但读书的心~愿却愈发强烈。
今天周五,加班到10点,回到家后,妻儿已经睡下,混乱的大脑终于可以稍事休息了,在书房里,我无意间瞥了一眼书柜,突然,脑子一个激灵,如同打了一针鸡血似的,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脑海中出现:我喜欢读书,经济条件也远远超过当年还是学生的我,但为何现在却读不进去,甚至是不愿读书了?!
我反思了自己从大学到现在的变化,得出的结论使我更加沮丧:在这个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深度阅读早已“不适生存”了,手机、电脑、平板的普及,催生了大批碎片化阅读平台,其实仔细一想,自己每天在手机上的阅读时间并不短,但内容却基本上都是新闻、八卦及工作相关的文字,真正提升自我能力与修养的书籍却懒得去染指了,毕竟,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不只是求知欲的满足,更带来了“合群”的需要,很明显,那些真正的书是满足不了第二点的,它们只会使我们更加独立,也更~孤独,现在的社会,碌碌大众匆匆而过,现在的时代,芸芸众生渐渐憔悴。
归根到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求)是排在最高位的,但是,达到“金字塔尖儿”的精英毕竟是极少数,人们明知自己达不到那种层次,便将那种需求转化为了各种各样的低层次需求---物质,或者说,物欲。于是便有了“郭美美炫富”、谁谁谁又买了套180平的房子、不开心要包包的物质性事件,而精神性的需求似乎成了装饰品,总有些土豪强行加入一些文化性质的社团,附庸风雅,强行装✘,我等平民,连物质诱惑还没满足,又何来精力追求精神的超脱呢?
说完诱惑,再说说专注吧,这个时代并不缺乏专注,每个人都有自己专注的方面,就连电信诈骗犯都会专注于创新诈骗手段,以期骗取更多的钱财。但是,专注仍然太少,人们的专注绝大多数是直接或间接以满足物欲为基本前提的,而读书,原本就应该是以精神的满足为核心的,这样的专注太少太少,我上班这些年,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多扩展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如何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核心目标,但这目标却与精神的“我”没有任何关系。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是没想过读书,读一本舒缓心灵、释放精神的书籍,那感觉,真棒!但事实上却是,我拿着手机、平板玩到凌晨一两点,刷微博、玩微信、侃大山、翩椽子,然后睡觉,然后开始疲惫的第二天,这是死循环,就如同现在,我拿着手机从今天周五23:00写简书,一直写到了今天周六00:30,专注又少了一天,该死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