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粗看起来有点虚,但也不妨聊一聊。
按照广大群众普遍的心思,干活挣钱,多挣钱,这就是工作的意义。不过一份工做得久了,难免觉得,“干得没劲”,那些“成功”、“成就感”、“比别人强”一类的心理动力,倘若没有更深的动机支撑,这就是“职场倦怠”,在工作几年后的打工人当中相当普遍。
这种所谓“更深的心理动机”,也就是今天要说的——工作的意义。
来看看现如今的资本和消费主义是如何给打工人们赋予“工作的意义”的。
进入社会,你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买房养娃,要消费奢侈品、房子、车子、名牌包包,金科奶粉,鸡娃父母们给自己的娃们的各种学前班,兴趣班,要攀比,不能让人比下去,为了这些,最好能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为了还贷,为了面子,为了不被姐夫/妹夫比下去,打工人们只好不能努力工作,资本和消费主义把这些归纳为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成功。
做到这些就算是成功了。不这么做,会被人瞧不起,在攀比中会被比下去,丢面子,同时,不努力会减少收入,甚至失去工作,没有生活来源,
真的是这样吗?过去的20年,大量进入职场的打工人们争先恐后,为了面子,为了房贷车贷信用贷,没白没黑地996,结果是——耗尽最宝贵的20年人生精力,只为贷款银行做奉献而已,抛开一堆高价买来撑得起脸面但很少使用的“好”东西外,自己的生活其实缺乏善可陈。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机会,资源,越来越少,赛道越来越窄,大家一起“内卷化”。
于是,一部分选择佛系,一部分开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部分开始逃离北上广,还有后来的职场新人们直接选择躺平——他们不想为了老板的“梦想”(或者说是“画大饼”)或者为了孝敬贷款银行而虚耗自己的最宝贵的年华。
这里面的核心是,要不要去思考工作的意义,如何定义工作的意义。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有一种声音:当你身背房贷车贷的时候,面临结婚彩礼压力的时候,谁还会去思考“工作的意义”这些问题呢?
的确,被诓入消费主义陷阱的可怜的打工人们,很难再有心思深入思考工作的意义,人生的意义这种宏大话题;但是,生活的窘迫,债务的压力,无法取代人们对意义的思考和探究。
当然,赋予意义还有信仰的力量,比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这种使命当做意义当然很好,但是需要你内心真心实意地相信它,更多的情况则是因为这样的口号本身就可以带来权力和利益,这样就不再是信仰的力量在赋予意义,而是获取权力的欲望成为意义的全部。
对于信仰,你是否真的相信?这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人的活动,说到底是必须赋予意义的,这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性质,不是靠忙碌、压力就可以抹杀掉的。
现在,GJ出手整顿校外教培行业,压制房地产炒卖,推行“房住不炒”,推行教育领域的“双减”政策,内卷已经不那么严重的了,一个结果就是——更多的人有时间有精力去思考意义问题了。
那么,关于探索意义,人们可能怎么做才比较有利?
我想,
首先必须跳出消费主义和攀比的陷阱,这需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考维度,能看破贷款消费和攀比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并有办法跳出或绕过这些陷阱。后面才能谈寻求意义的事。
对自己赋予意义,是一件艰苦而长期的事情,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尝试,不断体悟,自己亲自去体验,去寻找,别人(包括你的父母)为你铺好的路其实都无效,路只能你自己去选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承担自己选择的所有后果,好了坏了,都是自己买单。
追寻意义,过程大于结果,别人的评价不那么重要。
这里,特别说一下,要不要进入体制内保险箱。
最近10年,考公务员一直热度不减,参考和录取比例逐年降低,乃至出现,几十个海龟和985研究生抢一个街道办编制的现象。
实话实说,能进入体制内,拥有公务员编制,的确比体制外讨生活的有更多的优势,不必担心失业,社会地位高,旱涝保收,许多体制内的岗位福利待遇优渥,对许多普通人来说,无论怎么比,进体制内都是最佳选择。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体制内千般好,但也必须面对如下问题:
你是否甘心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在一个一眼望到头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一切都已经确定,你的人生意义就是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吗?
这个问题需要你自己反复回答,在和体制外比较时,你会获得优越感,体制内身份会大大满足你的虚荣心。但是,这就是你的全部价值吗?
所以,进入体制内以后,唯一面临的问题就是——你甘心这样吗?你甘心就在体制内这样待上一辈子?
正因为每个人对“意义”的界定不尽相同,每个人的回答也就不一样。
今天这个话题,没有确定的答案,甚至没有确定的方法和套路,不过,值得大家思考,关于意义这件事,需要我们每个人好好想想。
KEVIN.H.STEWART
2021-0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