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须谨慎

任正非最近又修改了他的《致员工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你想象的公平。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实际上,但凡一个稍微成熟点的人都明白或者应该明白这么个道理,而当“不公平”与我们直接联系起来的时候,又会觉得很委屈、不满。而这也是企业里很多的管理制度都力求尽可能的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记得有个资深管理者坦言——我们的制度结果可能会不公平,但程序上一定要尽显公平。

时下,又到了一年一度发年终奖的时候,年终奖这个事绝对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因为年终奖高出自己的预期而喜上眉梢,而有的人也因为年终奖低于自己的预期或者实在大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而眉头紧锁、闷闷不乐,据某杂志报道,某公司某员工因为年终奖远低于期望期,而消极怠工,泄露公司数据,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这些,可能还都是奖金数量的多寡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一个更重要的“负能量”因素是,发现自己的奖金(不论数量多少)居然低于身边的同事,而这个同事平时的表现以及工作的业绩基本上都不如自己,也就是说横向这么一比——问题就来了。尽管很多公司明文规定年终奖实行保密制度,但这一点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好比不要打探同事间薪资一样。因此,企业领导者在发放年终奖时需要慎之又慎,绝不仅仅是数额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核心、骨干管理人员年终奖的处理,搞不好,可能“鸡飞蛋打”。

在《晏子春秋-谏下》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武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均在齐景公帐下效力,因性格张扬残暴,使人不安。大概齐景公也觉得对他们难以掌控,有除而后快的心思,这样晏子才进言说,给他们两个桃子,告诉他们说,二桃三士,你们凭着各自的功劳大小吃这两个桃子吧。

桃子本不足道,何况只有两个桃子。但因为是君王所赐,桃子便不仅是桃子了,有了某种强烈的意味。那肯定是要争一争的。尤其是对于武士,他们不懂文人雅士那些弯弯绕的逊让之礼。于是两个桃子很快各有归属,已分别拿在了公孙接和田开疆手里。显然,这就说明,古冶子的手里是空着的。古冶子肯定不开心。

于是古冶子就质问那二位:“平心说说,你们的功能真比我古冶子的大吗?”老实说,三人里面,古冶子的功能是最大的。但这时候桃子在谁手里就代表谁的功劳最大。

武士之为武士,他们的逻辑和心理是不同于寻常人的。被古冶子质问,那二位确实觉得自己的功劳大不过古冶子,但是桃子已经到他们手里了,怎么办呢?谁的桃子给古冶子呢?公孙接和田开疆既觉得自己功不如人,又不想送出到手的桃子,两难之间,他俩竟然自杀了。

这样一来两个桃子都余下来,都可归于功劳最大的古冶子了。古冶子得此,也是实至名归。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古冶子也自杀了,因为他觉得这样得到桃子已没有什么意思了。

这个典故的名字叫“二桃杀三士”。

典故用在这里并不非建议领导者要如何“开人”,更多的是希望企业的领导者要提高警惕,避免犯“二桃杀三士”的悲剧,如年终奖的分配上。实际上,我个人很认同前文那位资深管理者所言——结果可能存在不公平,但程序上要想方设法保证公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菜根谭》有云:宁守浑僵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 做人宁可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
    本钢_柏麟阅读 789评论 0 1
  • 昨晚看了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看之前我对这个节目的印象一直是适合三四年级小学生看的。但昨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对它的...
    潇潇湘儿阅读 710评论 2 7
  • 六月,一家欢喜一家忧的日子也已经过去,有人实习,有人继续学习。选择去哪里也不过一个短暂的决定而已,就像开学的九月,...
    失忆无效阅读 402评论 2 3
  • 01. 那时天色蔚蓝 阳光正好 你走过空无一人的木桥 悄无声息 于山野折了一枝桃花 二月的风 二月的雨 温柔而...
    汴京七离阅读 28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