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老妈跟我打了一通电话,她又开始教育我了,说你大学赶紧的把你学习搞好,把绩点搞上去,别老无所事事,女朋友也不找,我听说啊,有些大学生上大学,天天浑浑噩噩,向家里整天要钱去酒吧花销,可真是苦了他们那些当爸妈的。
我静静等她念叨完,我说,你儿子我成绩不好不坏,但你不能因为我成绩平庸而说我无所事事,因此而觉得我的大学就是失败的。
高中的时候我就只有一个目标,考上更好的大学,你那时候用成绩衡量我好坏我觉得没什么不对,而现在上了大学,我就有了选择的权利,我可以选择搞好成绩,可以选择去挣钱,可以去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读书,去学专业外的知识,例如画画,甚至我可以选择去跨专业学习,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打游戏度日。
高中我没得选,但大学我想自己选。而我从来就没觉得自己因为成绩不好而觉得失败,我有喜欢的事情,也决定好了自己的目标,而且我也在努力学习知识,当然不仅仅只有课本的。以前我从来没有过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你总问我大学前那几年做了什么,我说我花了两年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去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到底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要怎么实现,我觉得我想明白了,现在我也觉得自己不是过得失败。
可能写这些文章的都是一些名牌大学的学长学姐,再不济也是个大学学霸,不说那些什么国赛一等奖之类的牛人了,而我没什么厉害的,就一普通一本大学的普通学生,成绩一般般,尝过那些提问“大学该不该挂科”的滋味,就像芸芸大学生一样。
但我没觉得自己因此有多失败不堪。
而要说大学应该怎么过才算是充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标准,有的可能觉得自己需要像我妈说的那样把绩点刷得高高,有的可能觉得学习什么的已经不能满足自己,选择了去参加各类大赛,有的觉得自己在进入社会最后的几年里把该体验的乐趣都体验一遍就是充实,有的觉得自己能天天在图书馆翻看喜欢的书籍就是充实,有的甚至给ta买一袋彩色马克笔就能靠画画充实四年,所以不应该拿别人的标准去给自己定下方向,那只能当作是一个参考。
前两个星期,我认识了一个中专考上大专的妹妹,虽然已经读了大二,但是她才17岁(中专没有高中),她很腼腆善良,十分喜欢街舞爵士舞,碰巧我也十分喜欢breaking和popping,就跟她聊了起来。她虽然喜欢,但从未有胆量去学,也不敢跳给别人看,因为她怕跳得不好看,被笑话,而她从一个遥远的地方,趁假期跑来南京打工,她去年就已经做过这家店的工作了,仅仅只是因为亲人叫她来她就来了。我拉她坐下,给她讲了自己的经历,
我说,我大一那年迷茫地打了一年的游戏,到了大二上,我开始去想,我一定非打游戏不可吗,娱乐就只能是打游戏吗,于是大二上我去图书馆翻书看了,因为我想知道答案,后来我找到了答案说你不必和别人一样,别人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你一定也要做的。于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要和别人一样。有一天我去了图书馆,手机平板收了起来,掏出一张纸,一支笔,从近到远写下了自己所有的欲望,最远的欲望写着:我想住在海边或者森林里,有一份自由的工作,我可以去海边冲浪潜水抓大龙虾等,简单来说就是体验新事物,喜欢冒险。后来我寒假大过年的就不回家,你知道我去哪了吗,我跑去酒店里当了个服务员。后来在空余时间去翻看了各类书籍,有包装设计、有编程语言、有绘画技巧、有林语堂、有黑客、有金融、有新闻类……那时候我就在想,限制我们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偏见”,怕别人异样眼光,怕自己另类,同样的,放开自己的,也不是因为“反正别人也这样”。
她盯着我,认真地听着,
我说,你以后去做每一件事之前,先想一下,为什么我要去做,是因为别人也做自己所以也要去做吗,为什么我不能做不一样的?
在相比于“大学如何过得充实”,我更希望你们去想,我为何非要过得充实不可?是因为觉得自己仍需要努力改变?还是觉得别人在努力,所以自己就要努力?又或者说是“努力”让我玩得更安心?
然后再去想,所谓的充实是指什么,努力学习?学什么?学专业课知识?或者是考证书?参加比赛?做社团工作?努力跨专业?充实地赚钱?
而做这些事情之前,先去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这样就和理想扯上联系,就会去考虑未来。
你为什么会想要这样的未来,反复思考之后,逐渐逐渐地就会回归本心,去想自己最初最本性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大概会需要反反复复地苦想好多次,想明白之后,就会以此出发倒推回去,我因此想要这样的未来,所以我应该有这样的计划,所以我选择在大学努力做这个方面的努力。
例如:我本心是个安静内向的人,不善交际,喜欢独处,对绘画十分感兴趣,所以我希望自己以后有一份电脑前的工作,不用老是需要去处理人际关系就行了,安安静静地上下班,偶尔给老婆带个怀旧CD,偶尔和她看看夕阳就行了,然后再去思考,我能只用坐在电脑工作需要哪些条件和能力,兴许成为一个程序员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成为一名插画师、漫画家、设计师也可以,小说作者就算了,我不喜欢,然后想到自己是计算机专业,所以有两个选择,留在本专业,或者转行,留在本专业如果想以后更轻松找工作,那就要把绩点刷高一点,或者参加比赛,但是我本心不喜欢比赛,所以保证好绩点是前提;如果转专业,我一个非特长类该怎么转过去,能转吗,有机会转吗,家里条件允许我转吗……然后看情况去制定计划。
例如:我本心放荡爱自由,希望以后过上不需要工作、可以追逐喜欢事物的生活,喜欢冒险,喜欢体验新事物,那么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这种生活呢?不工作就意味着金钱足够,家里条件允许吗?家里有钱会允许你这样吗?假如不允许,你要怎么靠自己该怎么去挣够钱,在计划之内的年龄。创业?还是进入大公司稳定发展?然后在想想你的专业,在专业里应该怎么做,刷绩点?还是创业比赛被人看见?或者两者不能少,而要是比赛,你应该有哪些能力,面向大众表达?逻辑清晰?知识包括行业前沿信息储备是否足够?等等
举了一个安静型,一个热血型的例子引导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当然还有好多不一样的思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心和理想,也有自己的条件,所以应该自己去想,去规划该怎么过大学生活,而不是盲目的“充实”,高中的固定的努力思维应该让它留在高中,大学了,应该是去选择,然后再去努力,哪怕你是选择打游戏,然后努力打,都没有对与错。
我室友跟我说,他希望能平平淡淡地工作生活就好了,于是他心里决定以后要回家工作,边享受边工作,工资低一点也没事,反正他这个人也无法承受大城市的压力。
我说我的话,你看我可能有点爱闯爱闹,但是我的最终目标跟你也差不多,可能会有点偏,我会有点期待像个原始人一样在森林里打猎过活,但是我没法像你一样边享受边工作,我可能会先去闯荡一番,再去享受,毕竟闯荡生活也是一种新的体验。
理想所包含的格局会像呼吸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自己,如果你把目前理想的大致格局订了下来,那么很多事情都有了处理之法,无论是大学里的选择,为人处事的态度……都有格局的影子。在一个搭好框架的殿堂里,添砖加瓦也逃不出该有的构造。
有了一个大的格局观,精力就容易集中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而不会整天被一些琐事困扰。
最重要的是,你不会觉得室友偷吃你双皮奶是一件大事,顶多就打到他叫爸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