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母亲就跟我们说:“你以后一定要像那位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考到好的大学,然后就会变得幸福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哈佛幸福课老师沙哈尔曾问过考上哈佛的学生三个问题,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第一,在收到哈佛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是否觉得开心幸福,1000多位学生都回答“是的”。第二,接到通知书那一天是否觉得今后的人生会一直幸福,1000多位同学回答“是的”。
第三,一年后,当问及是否依然开心幸福,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可见,别人告诉我们怎样怎样做会幸福,当我们真的做到之后,只在某一段时间开心幸福,很快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了。就像sin曲线一样,总是起起伏伏,但x坐标轴总是不变的。
事实上,丹尼尔·卡尼曼的一项研究表明,幸福和财富的关联性极低,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必然联系,世俗公认的成功并不能带来幸福。当假象破灭,得到了别人以为的幸福,却不能真正地给自己带来幸福,此时,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又如何获得开心和幸福?
很多人认为成功就会幸福,成功是原因,幸福是结果;恰恰相反,幸福是原因,成功是结果。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能使人身心愉悦,给人带来积极的正面情绪,心情舒畅的同时身心健康。在这些情绪的带动下,我们的创造力,工作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都会提升,这就带来了一个变化,幸福曲线的x轴开始斜向上了,虽然它还是起起伏伏,但幸福的基线比以前更高了,也就是即使你的幸福感低,但和一般人相比,或者和以前相比,你是幸福的。
人生总有起伏,我们无法掌控,但可以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积极的情绪,减少抱怨。正如张潇雨所说,“做人”很多时候要放在“做事”之前,商业上的成功是做一个好人带来的副产品。成功,钱也是自己变得幸福之后带来的副产品。
如何提高这个基线呢?
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者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一个观点:当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我们需要研究最好的研究对象,向最好的研究对象学习,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靠近他们的平均值。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世界上最优秀的领导者,最幸福的那一小部分人,然后向他们学习。
哈佛幸福课与领袖心理学的老师沙哈尔对此进行了总结,研究了那些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高管,创始人,总结出了一个模型,帮助大家提高这个基线,向优秀的领导者学习。
这个模型主要包含5个方面:优势(Strength),健康(Health),专注(Absorption),关系(Relationship)和目的(purpose),每个要素的首字母构成了Sharp模型。我将会从心理学和精神方面分析具有高幸福基线的人和普通人看待这几个要素会有何不同?以及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