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为自己浅析并记录,供后续记录或参考。
*词意解释:
深睡眠:
深度睡眠是心率减慢,肌肉放松到几乎不动的状态。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晚需要1.5-1.8小时的深度睡眠。大多数人的深度睡眠占比为10%-30%。(来自AutoSleep的科普)
关于自己:
我个人的睡眠习惯一直不大好,并没有一个很规律的作息。或许大概是“年轻人”,不甘就这样早早睡去吧。但导致的结果呢,就是经常会有疲惫感,甚至有一阵子是昏昏欲睡的状态。脑子想着不能睡觉,可没办法,身体是很诚实的。有一阵子大概是晚上回到家,吃完饭之后坐着看剧,然后就会在沙发上睡着,有时半个小时,有时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我有睡前睡后看手机的习惯,睡觉时也会带着Apple Watch,因此手机以及手表对我的睡眠状态的记录也较为完整。有时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睡眠状态,大概的状态是:
基本作息:
大概的时间是在 11:30 - 6:30。超过12点后睡觉的次数还是蛮频繁的。睡眠时间一般只有6个小时或者7个小时。
关于深睡眠:
如果按照正常卧床时间的30%来算(来自软件的), 8小时就是2.4H, 7小时就是2.1H。
先抛开数据的准确度,根据Apple Watch上睡眠软件AutoSleep的记录,我的深睡时间大概在2个小时左右,按照我的现有的睡眠作息习惯,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
七日曲线的浮动也不大。
按上述数据来看,虽说我的作息时间略晚,实际上我的睡眠质量应该还算是比较OK的,但有时候就是吧,恍恍惚惚。不过我大概最棒的是,基本上不会失眠,可能是因为心比较大,同时,入睡也很快,并不会受电子设备或者咖啡因的影响而睡不着。
有一次无意中和同事聊到了睡眠这个话题,说可以看看《睡眠革命》这本书, 于是乎就有了这篇以记录为目的文章。算是对睡眠的重新认识吧,也希望能够尝试把适合自己的放到自己的睡眠习惯中去,改善一下自己的状态。
关于《睡眠革命》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抛开年龄)都以8小时作为睡眠的基准,但是在《睡眠革命》一书中,作者提出了R90睡眠法,以90分钟一个周期来作为睡眠的基准,并加入了众多的实例进行举证。
针对于睡眠的改善, 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昼夜节律,分清楚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睡眠类型,早睡?还是晚睡?对于睡眠类型不一样的人,相对应的昼夜节律的时间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早睡星人在早上的灵敏度最高,上午会更加的有效率,白天也不会感到过度的疲倦,而晚睡星人则反之。
此外,还有一种睡眠类型叫做“中间型”,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过着这个类型的生活,早睡者不愿意早早的就睡觉,放弃美好的夜间时光,晚睡者却又不能睡的太晚,因为第二天要上班。带来的则是疲倦的第二天,然后大多数人靠着浓茶,咖啡来提神。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对于咖啡因的摄入,每1KG体重摄入3~6mg的咖啡因对运动员对有力,同时建议每日不要摄入超过400mg的咖啡因。作为参考,星巴克大杯的咖啡中含有330mg的咖啡因,单份浓缩中含有75mg的咖啡因。同时,咖啡因的半衰期在6小时,对于摄入咖啡因会导致睡眠问题的人,在下午应该尽可能的去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另外,通过了解自己的睡眠类型,来安排好对应的工作日程,同时,在合适的时间摄入咖啡因可以提高灵敏度。
回到R90睡眠法,8小时的睡眠时间知识现代睡眠平均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则会减少,因此,不必要说强迫自己睡上/睡满8个小时。
临床上说,90分钟时一个人经历各种睡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这写不同的睡眠阶段就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其中,睡眠阶段包括了:
1. 非眼动睡眠: 瞌睡(应该是不包含在睡眠周期里的吧)
2. 非眼动睡眠: 浅睡眠
3. 眼动睡眠:深睡眠
4. 快速眼动睡眠
对于快速眼动睡眠的解释,作者是这样说的:
“披头士在歌曲《螺旋滑梯》(Helter Skelter )中唱道:“回到滑梯的顶端,在那儿停留片刻,然后转身,再坐一次滑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情形与之类似。我们会重新走上楼梯,在浅睡眠区稍作停留,然后进入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将带着我们去坐一次滑梯——身体将暂时无法动弹。我们会做梦,所做的绝大多数梦都发生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也被认为有益于开发创造力。”
在理想状态下,我们晚上躺在床上时,应该以睡眠——醒来——睡眠——醒来的模式,顺利地从一个睡眠周期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少深睡眠、增加快速眼动睡眠,直到清晨醒来。这就是拥有高质量睡眠的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在一系列连贯的睡眠周期中相继出现,从而感到自己连续完整地、美美地睡了一晚。
但实则在睡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打断这么一个周期,比如说过高的体温,过低的温度,又或是另一半抢走了被子,这些睡眠中的障碍使得我们出现在了快速眼动阶段,破坏了睡眠周期。因此,对付睡眠的修复和改善,还需要尽可能的除去这些外界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书中对R90的介绍, 实施的话,我们应该确保每天能够获得5个周期,一周则保持在35个睡眠周期,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偶尔几次可以只有4个睡眠周期,但是不要连续多天,否则总的睡眠周期则过少了。对于入睡的时间的计算,我们可以根据R90来进行倒推,比如说,我是每天6:30分起床的,那么如果我要获得5个睡眠周期,那么我要在11点的时候进入第一个睡眠周期,4个睡眠周期则是00:30。另外,作者提到了,如果你错过了11点的第一个周期,建议等到在下一个睡眠周期入睡, 即00:30。 当然,11点进去第一个睡眠周期并不是说11点的时候准时躺下,而是应该做好了前面的一切准备工作,提前开始准备分泌褪黑色,确保11点的时候进入了第一个睡眠周期。入睡的时间就并非一成不变,但是起床的时间尽量都控制在一个时间,哪怕周末也一样。同时,在实践R90的过程中,需要隔段时间观察自身的的状态,来进行睡眠周期的调整。
在睡眠时间的这张图上,作者还在前后加上了两个阶段,即“睡眠前”和“睡眠后“。作者提到,睡眠不仅仅是每晚的睡觉时间,同时也包括了睡觉前的准备以及起床后的状态调整。
“不做好准备,就准备好失败。”
为了能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让身体分泌褪黑素来帮助睡眠,在进入第一个周期之前,应该有一个“睡眠前”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防止蓝光对我们身体分泌褪黑素造成影响。另外,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可以把那些阻止我们进入睡眠状态的烦心事,压力等进行弱化。同时,可以采用舒缓昏暗的灯光来让生物钟对环境的转变做出反应。
对于“醒来后”,我们要让身体从睡醒的状态向新的一天的状态转变。调整好自己的最佳状态,比如沐浴一下阳光,吃一顿丰盛的早餐,散一会儿步等等。
对于睡眠前后的两个阶段,个人认为并不需要90分钟,毕竟这么长的时间太奢侈了,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所需要的时间和准备工作也不一样。比如我,睡前的准备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应该足够了,因为我入睡非常快,当然,也需要点时间消除一下外界的影响,让身体充分准备一下。
对于前面提到的35个周睡眠周期,每天五个睡眠周期而言,或多或少有时候会达不到,或者有些人会需要更多的睡眠周期,那对着缺失的睡眠周期,并不需要第二个晚上进行补回来,毕竟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多睡一个睡眠周期也于事无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每天的两个“可控修复期”来进行身体的调整,睡眠的修复。
第一个可控修复期是中午,我们可以通过日间小憩来对身体进行调整。比如在中午进行三十分钟的睡眠修复。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流逝,睡眠需求开始逐渐显现,同时,睡眠冲动也会在正午的时候达到一个小高峰。
第二个可控修复期则是傍晚。往往在工作日我们没有办法在中午得到可控的修复机会,毕竟工作环境不允许。虽然睡眠冲动会在傍晚达到最低,但是我们的睡眠需求还在,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小憩来进行调整一下。但如果睡得太久,可能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周期。
身心的修复,应该是一个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过程。如果能在充分利用好夜间睡眠的同时,也利用好白天的时间,就能给身体和心灵带来一个不断重新启动的机会。
我的作息时间在11:30左右,因此,如果所我要6点半起床的话,那就意味着我11点就要进入第一个周期,但是毕竟还是“年轻人”,所以有点难,同样需要时间来调整。所以最近把睡眠时间调整到了00:30,这样的话我就能获得4个睡眠周期。
比如说下图中10月23号的睡眠状态,我从0:15进入第一个睡眠周期,一直到6:15刚好获得了4个睡眠周期。抛开每个周期中的阶段不讲(第1、2周期的阶段应该是最好的),因为我提前15分钟进入了睡眠(本来应该是00:30),因此,在我6:30醒来的时候正要进入第五个睡眠周期,那时我应该是被闹钟给叫起来的。因为刚开始改变习惯,还不知道4个睡眠周期对我而言是不是太少,后期有需要的话就要根据五个周期的睡眠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于睡眠过程中,上面也有提到了,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排除掉会带来影响的外界因素。我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但是温度是最难控制的,过热或过冷的体温还是会让我在中间有意识,虽不至于清醒来,但还是可能的从某个周期的过程中被干扰到。另外,房子的隔音并不是很好,因为我的Apple watch 并不支持环境音的捕捉,所以并不知道晚上到底环境音的影响程度如何,不过我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好,因此被干扰到的次数到并不会很多。
其实在看到R90之前,并没有研究过自己的睡眠规律和睡眠数据,但仔细的看了一下睡眠过程中抓渠道的数据,正如上图10/23的数据一样,可以明显的看出90分钟的睡眠周期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确实是按照90分钟左右的一个睡眠周期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而睡眠的调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可以做到的,是一个持续的作战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End. 因为只看了60%(Part1),暂时记录到这里。等第二部分看完了再更新。
Come back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