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间读了一些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严格意义上的童话集见的很少,对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也是在初中的时候听同学们讲到,中学在离家5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山下上学,相对小学的蜿蜒小道,这条路可以通车,自然走路时没有那么危险,在学校没有图书馆,运动场只有一个手工做的篮球架,能够提供娱乐游戏的条件十分有限,除过跳绳就是打乒乓球,相对排队的人太多也没有机会,喜欢一个人拿着书坐在教学楼后的杨树下面,安静的读读书,即使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条件也不允许,看看书也算是大惬意的安排,中学时已经能感受到升学的压力,每天时间也比较紧张,除了不停背诵就是做题练习,平时看电视机会很少,初一每天放学和发小们还会讨论一下金庸武侠的剧目,喜欢猜测没有看的情景,回家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山路,一路上人多说说闹闹回家的路程也会感觉快一些,在学校会听到同学们带的MP3,里面全是刀郎和周杰伦的歌曲,在课余我们便会抄写歌词,路上常有哼着不成调的曲儿,对于读书的欲望并不是很强,无奈没有什么书可读,历史与政治书平时兴趣点比较高,这也奠定了后面坚持写作的习惯,小学写作文一般是小楷笔写,速度很慢,直到初一开始变有了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大学。
在一次去姑妈家的时候,在书桌上看到一本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为是关于骆驼的事,特别期待,便向姑妈借来看看,没想到姑妈直接送给我,说是平时没有人看,喜欢拿去便是,回到家之后读了几页完全不是,描写的是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在北平城里人力车夫祥子是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在当时的背景下经历着三起三落的人生。原来梦想可以有,但努力之后不一定能成功,感受人性的无奈,直到上高中时整理书时翻出来对那些疑问有了新的体会,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吃苦耐劳的祥子,粗暴残忍的杨太太,可怜的小福子……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历历在目,也是第一次对一本书感受之深,未来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还要不断的坚持、持之以恒地去追求,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在后面的三年里我便养成了藏书的习惯,即使是课本也会留下来,舍不得卖掉,当然家里不可能有图书架,我的书都是用纸箱子装,把平时看的便会放在炕头,家里最早的书是《毛泽东文选》记得书太厚,字太小,是关于思想理论的解读也基本看不懂,变成了压箱底的书,孩童时有一种弹玻璃球的游戏特别受欢迎,十米见外也能秒杀,当下算是学校里比较厉害的,平时也不用去买,赢回来的装了好几个盒子,后来大部分换了一些文摘报、小小说之类的,《钢铁是怎样成炼成的》、《名人传》等,后面学习紧张便没有太多时间去看,整个初中也算是能够读了几本小说,总感觉是真实存在般,有时候也会相信有天宫、巫师、神龙妖魔,回家的路上不是讲着吓了别人也让自己毛骨悚然。
真正的阅读初中之后受语文老师、语文读本的影响,四大名著是必读的书籍,电视剧看了便过了,但书却不同,看了之后会使人细细回味其中的故事情节,甚至想象更多更广更荒谬的情节。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书远比电视剧好看!有一本换来的《水浒传》是古文版,上面有很多数字标注的解释,看起来比较费劲,真正研究他是在学习《出师表》后,对文言文特别喜欢,也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也为后来尝试写作简短的文言文养成了一个习惯,习惯了简化表达,搞的很多同学不知道我讲的是什么,回想初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阅读唐诗宋词,以前的背诵的也忘却的差不多,也会遇到写作中无处下笔的情况,初中读书似乎找到了一些有触感的东西吧,热爱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