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在《引领成长》这一章节中,有不少文字是写新教育实验的,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是朱永新教授。考虑近段工作起来认真但没有激情,各项任务按部就班但不积极,一切感觉就那样。为了突破专业成长的“瓶颈”,避免职业倦怠,我又同时读起了朱永新教授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老师的教育演讲录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大夏书系 教育讲演录”之一,汇集了这些年朱永新教授在全国各地的演讲实录。
我很少这么快速地读完一本书,尤其是读到“新教育”的章节,有种恨不得一览其风景的渴望竟那么强烈!一边感叹一边懊恼地看,一边兴奋一边沮丧地看,毕竟人家十多年的新教育历程,哪里是我数日的阅读就能领略得的?网师人朝向卓越高歌猛进的精神要义,岂是我匆匆浏览所能参悟的?特别是看到许多的精彩记录都在几年之前,有种相见恨晚之感,我在消极懈怠混日子的那时,看看人家新教育人都在干什么?或啃读书本,或躬耕于教室,可真是不白活一回!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谈了中国理想型教师、中国教育的现状、农村教育、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精神、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等,看此书,既感到身边现实落差之大,又感到一丝曙光在前。在中国教育的现状这一章,作者谈到了中国教育缺少什么,一、缺少服务意识,我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实际上我们做到了多少?只有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这样的意识,教师才会真心真意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二、缺人文关怀,在课堂上,有多少老师真正用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是不是让孩子沉住气去读一部经典,让经典去滋润他的心田?很少。《巴黎圣母院》有多少中学生看过?他可以引导人们区别美丑,把握善恶。《安徒生童话》有多少小孩儿认真读过?它会告诉你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孔老夫子的书有多少人读过?那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有几位老师认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没有这样的文化的滋润,就很难把人文的东西传递下去。三、缺个性特色,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彼此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面貌、个性、特长,使这个世界变得色彩斑斓。但教育似乎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一个应该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样的。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的考试规范学生,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另类。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缺陷。四、缺理想追求,中国教师的现状就是缺少了一点诗人的气质,缺少了一点生命的追求,缺少了一点青春的活力,缺少了一点创造的冲动,而这一切都与理想有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很远。
教授的话如响雷惊醒着梦中人,如警钟提醒着每一位教育者。现在农村的教育生活幸福吗?我不知道,至少对于我是否定的。也许我该深深地反思:我的教育是否给了每一位学生幸福与快乐,我的教育又是否给了一些学生担惊与害怕,我的教育是否给了学生进步与希望,我的教育又是否给了学生失败与懊恼。现在的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这正是症结所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少孩子的童年世界充满了失败,心里没有美好的梦想,眼中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他们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成功的情怀和感恩的心,教育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天津有位老师说,有个学生学习很差,常挨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打骂。老师找他谈话,他反过来对着老师把桌子一拍:“他妈的,这学习是谁发明的,老子不干了!”
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提示着人们,孩子们多苦啊!他们在一套套试卷习题堆里煎熬、折腾,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大家的尊重,不管他们成绩好或差,能力强或弱,每个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片面地看孩子,不能拘泥于成绩,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进步,为学生带去关怀,带去温暖,犹如春风般地为学生排解忧愁,增添信心,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真正的快乐。这正是新教育的目标:改变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快乐成长的理想乐园。
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实验特别重视让师生与崇高的人文精神对话,重视师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是没有品位的,你有再好的成绩,也就像一个企业的老板。你的级别再高,你没有品位,也难登大雅之堂。我们看一个校长、一个教师,只要和他一谈话,你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的文化底蕴、品位、品质。这往往跟他的阅读是有关系的。“无限地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语),“一个学校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书那就是学校了,相反,可能一个学校什么都没有,但假如没有为师生的精神发展准备的图书,那他不能称之为学校”。
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说:“参加新教育实验,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理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每一刻的生命。”听着多诱人啊!虽然我们距离这境界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也要向幸福一点点靠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要努力克服自身的惰性,做好做细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创新,勇于探索,突破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常态,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力争做一个学习型、知识型、有丰富内涵和良好品质的教师。我希望能享受到这份光辉职业带给的自尊、自信和幸福。既能处理好繁杂的工作,也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拥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