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支持函数式编程,所以存在闭包,闭包是由函数及其相关的引⽤环境组合⽽成的实体 , ⼀句话: 闭包 = 函数+引⽤环境,函数式编程中,当内嵌函数体内引⽤到体外的变量 时, 将会连同这些变量(引⽤环境)和内嵌函数体, ⼀块打包成⼀个整体返回
如果在一个函数的内部定义了另一个函数,外部的我们叫它为外函数,内部的我们叫它内函数,那么闭包就是在一个外函数中定义了一个内函数,内函数里运用了外函数的临时变量,并且外函数的返回值是内函数的引用。
一般情况下,在我们认知当中,如果一个函数结束,函数的内部所有东西都会释放掉,还给内存,局部变量都会消失。但是闭包是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外函数在结束的时候发现有自己的临时变量将来会在内部函数中用到,就把这个临时变量绑定给了内部函数,然后自己再结束。
简单示例:
#闭包函数的实例
# outer是外部函数 a和b都是外函数的临时变量
def outer( a ):
b = 10
# inner是内函数
def inner():
#在内函数中 用到了外函数的临时变量
print(a+b)
# 外函数的返回值是内函数的引用
return inn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在这里我们调用外函数传入参数5
#此时外函数两个临时变量 a是5 b是10 ,并创建了内函数,然后把内函数的引用返回存给了demo
# 外函数结束的时候发现内部函数将会用到自己的临时变量,这两个临时变量就不会释放,会绑定给这个内部函数
demo = outer(5)
# 我们调用内部函数,看一看内部函数是不是能使用外部函数的临时变量
# demo存了外函数的返回值,也就是inner函数的引用,这里相当于执行inner函数
demo() # 15
demo2 = outer(7)
demo2()#17
(1)外函数返回了内函数的引用:
在python中一切都是对象,包括整型数据1,函数,其实是对象,当我们进行a=1的时候,实际上在内存当中有一个地方存了值1,然后用a这个变量名存了1所在内存位置的引用。引用就好像c语言里的指针,大家可以把引用理解成地址。a只不过是一个变量名字,a里面存的是1这个数值所在的地址,就是a里面存了数值1的引用。
相同的道理,当我们在python中定义一个函数def demo(): 的时候,内存当中会开辟一些空间,存下这个函数的代码、内部的局部变量等等。这个demo只不过是一个变量名字,它里面存了这个函数所在位置的引用而已。我们还可以进行x = demo, y = demo, 这样的操作就相当于,把demo里存的东西赋值给x和y,这样x 和y 都指向了demo函数所在的引用,在这之后我们可以用x() 或者 y() 来调用我们自己创建的demo() ,调用的实际上根本就是一个函数,x、y和demo三个变量名存了同一个函数的引用。
有了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继续说,返回内函数的引用是怎么回事了。对于闭包,在外函数outer中 最后return inner,我们在调用外函数 demo = outer() 的时候,outer返回了inner,inner是一个函数的引用,这个引用被存入了demo中。所以接下来我们再进行demo() 的时候,相当于运行了inner函数。
同时我们发现,一个函数,如果函数名后紧跟一对括号,相当于现在我就要调用这个函数,如果不跟括号,相当于只是一个函数的名字,里面存了函数所在位置的引用。
在闭包内函数中,我们可以随意使用外函数绑定来的临时变量,但是如果我们想修改外函数临时变量数值的时候发现出问题了
在基本的python语法当中,一个函数可以随意读取全局数据,但是要修改全局数据的时候有两种方法:1 global 声明全局变量 2 全局变量是可变类型数据的时候可以修改
def lazy_sum(*args):
def sum():
x=0fornin args:
x=x+n
return x
return sum
lazy_sum(1,2,3,4,5,6,7,8,9) #这时候lazy_sum 并没有执行,而是返回一个指向求和的函数的函数名sum 的内存地址。
但是如果 上面函数是return sum() 那么 lazy_sum(1,2,3,4,5,6,7,8,9) 就执行了
f=lazy_sum(1,2,3,4,5,6,7,8,9)
print(type(f))
print(f()) # 调用f()函数,才真正调用了 sum 函数进行求和,
import time
def run_time(c):
def run_t(*args,**kwargs ):
a=time.time()
ret=c(*args,**kwargs )
print('内函数里的第一句------------1-----------')
time.sleep(2)
b=time.time()
print(float(b-a))
print('内函数的第二句')
return ret
return run_t
@run_time
def foo(d,e):
print('3')
print(d+e)
return ('foo的return')
t=foo(15,15)
print(t)
#做个小笔记 carl王 6.8cnstrong
# 装饰器的使用是2个函数的嵌套, 一个函数里去定义另一个函数,然后外函数的参数里是用函数来做形参,那么就可以在这个函数外面去@外函数做一个装饰器,此时你在定义一个第三个函数,该函数就可以作为上述的1个嵌套函数的补充,这个函数也就是嵌套函数里的第一个函数的形参位置放入,然后内部函数可以去执行这个第三个函数(前提是有return到这个内函数),然后内函数里可以加入*和**,那么第三个函数的数据也会同时参与到这个内函数中,同时内函数的操作也会执行,还有一个点就是return,可以在内函数中给一个变量=形参,然后在里面把内函数return这个变量出来,在第三个函数的定义中也加上return,那么最后如果你要print第三个函数,就是打印了第三个函数里面的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