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门技能,既然是一门技能,就是可以习得和精进的。一直想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但是却不得方法,或是不够系统。前几天,得到上订阅了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真的是收获颇丰。
看老师的教学大纲,首先对管理有了一个框架认识。总共分五部分:一、激发善意——尽力来自本分,尽心来自善意。二、设计系统——分钱、花钱、赚钱。三、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四、反求诸己—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五、面向业绩——梦想归梦想,绩效归绩效。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喜欢的其中三个概念:
一、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把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得的东西叫做”保健因素“。而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样东西,他喜出望外,说”太好了“,那就叫做”激励因素“。人不会因为得到”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有关系,但如果有了,会备受激励。
【问题】作为员工,你觉得哪些是保健因素?哪些是激励因素?
【我的思考】
1、只有工资,无奖金或是其它,无激励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只有工资员工动力不足。
2、不要将激励因素变成理所应当,变成保健因素。
比如:取消加班,将绩效与实收挂钩,在工资的基础上直接给予工作完成绩效,第一个月无加班,工资多了三百,开心。第二个月少量加班,干的多,五百,也开心;第三个月开始,业绩开始持平,四百。再之后,四百成为内心基准线,少了,不开心;业绩突然增长,多了要加班,会以钱来衡量工作任务,天天加班,才能换来这200的绩效奖金,按照我的工资算,也就是一天的加班费。这就是本想将绩效变成激励因素,但使用方式不当,导致的后果。
又如:每月一次的聚餐从无到有,很开心。半年后取消,不开心,怎么就没了呢,坑。。。。。
再如:生活中作为被激励者,被关爱者,有的人会把别人的爱当成理所应当。受到关爱的我们内心还是要多多感恩哦~
3、好的激励因素需要多研究人性,但更重要的是用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钱会变成边际效应。当然,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
二、分权机制:
对”最终结果“负责的制度,叫联邦分权制,对”自身行为“分权的制度,叫职能分权制。复杂的系统也是由这两块积木拼出来的大厦。如阿米巴,项目制,矩阵式管理等等。基于”联邦分权制“和”职能分权制“两块基础积木,有几种典型的组织模式,羽毛球双打、足球队、交响乐、军队模式。
【问题】作为员工,你喜欢那种分权制?作为管理者,你喜欢用哪种进行考核?
【我的思考】
1、基于分权制下的两块基础积木,判断目前自己所处的典型组织模式为交响乐模式。交响乐模式的粘合剂是流程。故流程梳理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2017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梳理各部门的流程痛点与难点。
2、想到听李笑来老师讲“执行力:成为百分之一的秘密“。最基本的执行力就是流程管理。
3、复杂系统不是单单口头上说说就成。分权机制是对考核方式的选择。比如:总结之前对部分客户实行矩阵式的管理,在公司内部构建几个矩阵,无非是对出了问题找人承担和负责。有奖有惩有考核,执行的落地才是企业的最终的选择。
三、情境管理:
肯·布兰查德把”不同情境,不同管理“的方法论,叫做情境管理。D1,热心的生手——指令;憧憬幻灭的学习者——教练;能干谨慎的执行者——支持;独立自主的完成者——授权。
【问题】作为管理者,你擅长使用那种方法?作为员工,你在哪个阶段?
【我的思考】
1、我喜欢领导对我授权,我也喜欢授权下属。
2、单纯授权,会缺乏细节管理,特别是教练与支持要用上。
3、中层对一线新员工,应该多用指令与教练;经理对主管,多用支持与授权,辅以教练。
通过学习5分钟商学院,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怎么做对的,明明白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