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第二节课铃声刚响,我正准备坐班,这时语文组长郑老师在门口急叫我出门:"快,去王校办公室,他现在有时间,给咱仨进行命题培训。”听罢,我欣喜异常,急速回到教室,取出笔、本,快速奔向三楼校长室。
要知道,王校可是我心目中的男神,是全国语文界的教育大咖。虽然年岁五十,但精力充沛,身材挺拔,耳鬓略有华发,更增添儒雅气质,说话和蔼谦虚,待人极真诚热情,古典文学造诣颇深,谈笑间旁征博引,幽默风趣,举手投足,尽显文人风范。王校在走廊一遇到我,就问教材备到第几课了,也常常到我们的办公室,与大家闲话几句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并给我们推荐阅读书目,极亲切、慈爱,所以我不怕他(有的名师让人敬畏)。他多次对我们说:"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自己命制试题,找时间我一定培训你们。"
我一直期待着,因为王校可是多次担任长春市中考命题组长,深得命题规律的专家。
王校的办公室本在四楼,他为了工作方便,在三楼找了一间屋子作为他的名师工作室兼办公室。这间办公室经常是我们语文组的备课室、茶话室。因为王校只有稍微有点时间,他就会挤出来把我们仨请过去,同我们一起备课。每次备课之时,王校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最爱龙井茶为我们斟上,让我们边喝茶边备课。起初,我们还有点拘谨、不太习惯,王校幽默的说:"要喝,语文老师相聚怎能没有茶。"果然,喝上茶,大家不拘谨了,气氛也活跃了。这学期,校长还特意买了一套茶具过来,说我们喝茶方便。
就这样,买茶但没有茶文化的我,认识了茶具。校长买的这个茶具,类似于碗,但开口比碗宽,深度却比碗浅很多,校长给我们讲解,这种茶具名称唤作"盏",推杯换盏的"盏”。就这样,校长室成了我们的小期待,不仅可以聆听到王校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更有舌尖上的淡淡茶香。
此时,我步入校长室,校长正端坐在茶几前,俯身将茶叶放在小茶壶中,给我们煮茶。那茶壶很小很精致,大概是紫砂壶吧(这个好像没请教过)一壶正好给我们四个人倒满四盏,然后需重新再续水。待我们坐好后,校长给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斟上一盏茶,然后微笑说道:"这次月考,咱们自己命制试题,慢慢尝试,语文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能力”。我们点头。
在向我们了解了这次月考范围之后,王校说:"今天,咱们主要聊聊课内文言文命题培训,就以《孙权劝学》为例,这个题在卷面分值是10分,那怎么设置题型与分值呢,你们说说看"我们回答说:文学常识二空1分,实词解释四个2分,问答题三道,分值2、2、3。”王校肯定的说:"是这样的,那咱们重点研究一下,这三个问答题怎么设计题干?"
你们每个人先拟第一个问答题题干,并且做出答案。待我们完成之后,王校又让我们一一对自己设计的题进行说明,他一面提醒我们喝茶,一面耐心、细致的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对于我设计的题干,王校中肯地说:题干要准确、严谨、指向明晰,不然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对于郑老师设计的题干,王校评价说:自己要把答案做出来,而且要考虑是否答全,不能学生想到,而老师没想到;对于谢老师的题干,王校说:"好,此题关乎文章写法,建议放在最后一道。"
我们三人都交流之后,王校喝了一口茶,悠悠的说,《孙权劝学》文章短小,司马迁将其选入《资治通鉴》,其文内涵、思想必然是可供后人学习借鉴的。设计题干必须仔细挖掘文本内涵,深明作者写作用意,才能命制有质量的试题。说着,王校又给我们每人斟满茶,然后打开《孙权劝学》文章,边给我们解析文章,边给我们进行示范出题间或提问。如:写"两个多务"有什么用意?关于人称用法是否给学生拓展?“大有所益”中"大"的用法还能是否再举一例…"这些提问,有的让我面红耳赤,有的捉襟见肘。因为备课时并没有仔细研究过。
看到我们的表情,王校神情稍有些凝重,继而和蔼地说:"备课时要深入研究、多查资料,讲课才能融会贯通,给学生有系统的知识体系,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另外命题要体现出题者的文化素养,灵活、多样地考察答题者的文化积累,这样才是好的命题。一般情况下,前二个问答题侧重对文章基本人物、事件的了解,要容易些,这样才会打消学生顾虑,有信心答好下面的试题,而最后一道,则可以关乎文章中心、写法、道理启示,让学生做人做事有所借鉴…。
王校如老师般娓娓讲来,我们如学生般颔首领会,如沐春风。这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催促校长急时核对材料,原来校长还有自己的私事没顾得上处理,就给我们进行命题培训,我们深表感谢与歉意,一定要校长先忙完自己的事,现代文改天再进行培训。
一个小时的命题培训其实是王校引领我们品茶谈道,谈语文教材怎样备课,怎样教,怎样使用,怎样考查,让我们受益匪浅,而王校也再次让我深深折服,上善若水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他不仅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师者要有仁爱之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更在这份命题试卷中苦心孤诣,要求命题教师保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试问当下还有几人?
《孙权劝学》的教学启示之一是: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我庆幸,自己虽人到中年还能遇到王校这样的长者,一定不负校长厚望,马不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