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看见逸夫小学的许多少年儿童穿戴着花花绿绿的服装,在家长的陪伴下,到学校参加文艺活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样子,唤起了我许多记忆。
1999年,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在和顺北关小学过了五个儿童节,每年六一前夕,小学校就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各个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尽所能,排练舞蹈、器乐、唱歌、小品等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节目,在六一前,要先给女儿买下表演的服装,(不像现在可以直接在淘宝上订购,方便快捷),六一那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妻子给女儿化妆,然后把女儿送到学校,那时候,家长也可参与或观看,但没有现在这么热情和踊跃,小学校要整整一个上午举行活动,一直到中午十二点才结束,可惜当时没有给女儿留下过六一的照片,仅有的两张照片,还是吴仁义老师拿着自己的傻瓜相机给拍下的,现在女儿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时光易逝,童年不再。
不由的想起我的六一儿童节,我是1973年春开始上小学的,那时候,我们的名号为红小兵,过“六一儿童节”,要沿着村里的街道举行隆重的游行仪式,但是,小学生的服装统一是件棘手之事,即使是最简单的白衬衣蓝裤子也是很难做到的,蓝裤子相对还好说,我们过年时那身新衣服的裤子都是蓝色的,但有的已经破了打上补丁了,有的褪色严重,已经发白了(有些家长用蓝色染料再漂染一下,使之变新),反正勉强凑合吧,鞋子根本不做要求,大都穿着手工布鞋(黑灯芯绒面),极少数孩子能穿上黄胶鞋,最为麻烦的是白衬衣,那个时代,我们一年只能穿一身新衣服,所以到了夏天,许多孩子还是穿着过年时缝的军人绿单衣或蓝上衣,从来没有白衬衣或半袖之类的衣服,于是,家长各显其能,只要家里大人有号称是白色的上衣,就翻箱倒柜拾翻出来,无非是老汉汉们圆领白小衫居多,所以“六一”那天游行时,孩子们所穿白上衣的大小款式甚至颜色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因为大部分孩子穿的白衣衫都是大人的衣服,所以必须束在裤子里,袖子很长就挽起来,幸好,我妈妈是个巧裁缝,我就能穿上手工缝制的合身的白衣衫,然而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高呼口号、举着三角形纸彩旗的激动与热烈。
下午,温源、泊里、后峪三个村的小学生,要统一到泊里小学的土操场上,(就是一个打谷场),举行简单的运动会,然后敲锣打鼓各回各村。六一儿童节就过完了。
童年的我,确认红领巾是五星红旗裁下的一角,可是又常常担心红色来自于革命烈士的鲜血,不断增加的红小兵等少年儿童都要戴红领巾的,又该有多少革命烈士不断地抛头颅洒热血啊!
昨天的六一儿童节,微信朋友圈下起了“红色气球雨”,不少“超龄儿童”互串门子凑热闹,“蹭”入“六一狂欢”的队伍。
对于这种现象,多数人付之一笑,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扮嫩、矫情,其实,这表明成年人依然保持着激情欢乐、童心未泯的状态,他们不过是想给自己忙碌、紧张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过了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他们就会回归自己成年人的正常生活状态。成年人“蹭六一”的行为,可以看做是对快节奏、高压力成人世界的一种自我调剂。一个保持童心的人往往朝气蓬勃,一个保持童真的社会也往往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