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了,打卡都漏了。夏天怀念冬天的寒霜刺骨,冬天又怀念夏天的炎炎酷暑。最近就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间撩拨着我的心弦。湘西的清风、丽日;茶峒的青山、绿水;碧溪岨的竹篁、白塔;还有那酉水、小船……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体现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沉淀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
我依稀看到,沈从文先生怀抱着一点属于人性的真诚温暖的情感,超越世俗所要求的伦理道德价值,用人心人事作曲。歌咏着别样的情致和韵味。以其缠绵委婉的曲调轻轻叩击我的心扉。描绘出一个个动人的情境,产生滋润心田的诗的意境、诗的情绪、诗的韵律。
《边城》字里行间无一不显露着古典的诗歌美。文中“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难道不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吗?“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的明明白白”,又何尝逊于“池塘生春草”的精巧?
边城是与都市相对的乡村社会,这里拥有的是淳朴、自然、宁静的生活,每个人都安于现状,满足自己的生活。因而构成了《边城》中表现出来的诗意------和平,自然与宁静。
沈从文先生笔下描绘出的那种从容不迫的韵味和平静舒缓的格调;那种将诗和散文相融合,用亲切素淡的语言塑造的或者讲述人生的善恶与悲欢,或者歌唱生命与人性的艺术境界;无处不显示出一种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情调。
手抚书卷,轻嗅茶香。我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
如果说茶峒犹如一座水晶宫殿,晶莹剔透,而宫殿中的人们仿佛是用无暇的玉雕刻而成的。《边城》里的人是遗落在人间的天使,是上帝特意留下来守卫人间真善美的精灵。
沈从文先生塑造了这样一群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正是他对人性美的执著与热爱的表现。在小说中人性的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等都有充分的展现,一切都充满了善,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环,增添了一种诗意的情怀。
《边城》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过节时欢乐,求爱时投入,对每件事都怀了不可言说的铭记。
他们平凡、安静地生活,固守着一份安逸、一份单纯、一份宁静。
《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作于都市的梦。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沈从文有文《桃源与沅洲》说:“千百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力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增添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至于住在那里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曾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
《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和韵味。无论是“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的早春,还是“再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的初夏,都显示出远离人事纠葛的和谐氛围。作者不仅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而且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与景物以深厚的象征意味。那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
在那里,人们似乎有所不为,然而正是这种无为,才创造了简单与自然,才有了文中的“逍遥游”。而《边城》,也就成了诗意的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