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3年,我从来没建立过素材库

▲ 图由Midjourney生成

刚写作的人,应该多少听说过这个建议: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这样才有内容写。于是就开始研究各种笔记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打标签、如何分类、如何找素材等等……

对于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这些可以说是随手的事,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无异于增加了工作难度 。

还记得我昨天文章里提到,要把阻力降到最低的事吗?

写作,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0基础的,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你还要再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素材,并且还得分门别类,想想都受不了。

说实话,这3年以来,我从来没刻意收集过素材,也没有属于我的一个素材库。但我依然能保持每天一篇文章的稳定输出。

其中原因,昨天和前天的文章,已经把核心方法论给说过了,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这两篇文章:《把阻力降到最低,才能毫不费力》《我持续写作的秘密,就是不要求自己自律》

这里再说回正题,或许你会有疑惑,不建立素材库,怎么才能有素材写呢?

其实这里你搞错了一个环节,首先你对于写作是很陌生的,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写哪方面的内容。毕竟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特别精通的领域,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因此在你的脑中,是没有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的,这也就导致了你对素材不是那么敏感。

如果你是位营销专家,可能你看到某个新闻,说某个品牌搞了一个什么活动,结果大卖。此时你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去把这个案例拆解出来,然后写成一篇文章。

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那么专业的素养,因此不管你是看到了一个故事,还是一句话,可能你都无法意识到这个东西,可以收起来,以后有用。

我们能做的,就是先写,在写的过程中,逐渐找到方向,然后你才能进一步关注这个领域内的一些事。

我平时的写作领域是成长、读书和写作这三个方面,因此这接触到这些方面的时候,我就会变得敏感起来。

比如我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曾国藩的这段话:

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这是我在读《曾国藩传》的时候留意到的,当时觉得这段话说得太好了,简直就是说给我的嘛。因此我就把这句话打印了下来,贴在墙上,每当倦怠的时候,就读一读。然后告诉自己,此时正是突破的时候,熬过了这一关,就能前进一步。

又或者,当我觉得自己写了这么多年,没出过什么成绩的时候,我又发现了这句话:

这世道,做成一件事太难,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太浮躁,很难静下来坚持做一件事。同样,这世道,做成一件事也很容易,因为绝大部分人太浮躁,很难静下来坚持做一件事。

这是在鬼脚七的书《人生处处是修行》里看到的,看完这句话后,内心平静多了。同样,我也把它贴在了墙上,每当心中焦虑的时候,就读上两遍,心情瞬间轻松多了。

可你要知道,我对这些句子敏感的时候,是已经写作两年后的事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没有这种敏感度的,况且我那时没建素材库,不照样写了两年嘛。

并且,我现在也没刻意去建过素材库,只是在碰上的时候,顺手记录下来。而我目前最看重的,是及时记录脑中的想法,特别是那种灵光乍现的瞬间,稍不留神就忘了。

而这个能力,则是需要你每天不断地写,才能练成。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经验,适合我,不一定适合你。不过有一点我觉得,适合很多人,就是不要让自己太麻烦。

太麻烦了,容易放弃,人都是惰性的,你不能总逆着人性来,那样太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