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年轻时追求新鲜感,喜欢时髦的、现代化的事物。如今却越发的对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东西感兴趣了,比如喜欢看古建筑、老建筑,喜欢逛老街、博物馆。
就拿逛博物馆这件事来说吧。
(我用“逛”而非“参观”,是因为,到博物馆去参观常常和我的旅游计划高度捆绑,所以心理上感觉不到它的正式与庄重,只觉得它是件有乐趣的事)。
我从退休后,不知不觉中开始热衷去打卡各类博物馆(包括纪念馆)了,而近来则越发地上瘾。除了心心念念着那些不曾去过、而又十分诱惑我的各地一级博物馆外,还时刻准备着将“打卡锁定的目标”付诸行动。
感觉每天不是徜徉在博物馆里,就是在为去博物馆做着准备,亦或者是逛完博物馆后在写小作文、做小视频。
总之,都是和博物馆有关。
去博物馆前要做准备:了解博物馆概况(展馆历史、内容特点、展厅布局);了解其馆藏文物(有哪件是禁止出境展文物、镇馆之宝是什么、精品文物有哪些,在博物馆官网或公众号看文物介绍);补习一些历史知识。
逛博物馆:近距离观看欣赏文物的实物、拍照、听讲解,另外盖章集章、买文创产品(一般都是买冰箱贴)也是我逛每个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内容。
逛完博物馆之后,为了记录、留念,也一定要写点什么、做点什么。至少会把所见重点文物以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多数时候还会做视频,以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文物资料,以留后观。
这一整套下来,是不是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为了逛博物馆这件事情上了?
的确如此。所以,我经常一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忙碌半天,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有什么经济效益吗?
没有,对我来说,逛博物馆是没有任何收益的。相反,每次逛一圈花销却不少:来回行程费用、买文创产品花的钱,有时盖章也要付费。另外还要付出很多时间。
妥妥的一件无用之事啊!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计后果”地忙乎着这种“无用”的事。
它在经济上没有收益,很无用,但精神上却有相当的收获,是有意义的。
坦率地讲,我是一个历史文化知识极度贫乏的人,我一直觉得应该提高这方面的水平。看些历史书籍,难免枯燥,恐难坚持下去。
而逛博物馆就不同了。走进博物馆,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探索文物的同时多少也能学到些历史知识吧,更何况我是那么的用功。
习总书记说过一句话:“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对这句话,我现在深有体会。
当我一次次走进这所大学校,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填补着我的一个又一个历史知识空白点。
收获不止如此。
在博物馆里,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领略文物之魅力,欣赏文物之精美,是在享受一场场视觉盛宴。甚至集章、挑选文创产品,也能令我兴奋不已。这些都是在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充实我的生活内容。
这些“无用”之事,不正是让我的生活更丰富、更有趣的意义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