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背景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参加康金斗争后回归南宋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免官闲居二十余年,后执政的韩侂尾想通过北伐巩固地位,任辛弃疾为京口知府,京口是江防重镇,辛弃疾在备战中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同时韩侂尾好大喜功,急躁冒进,企图侥幸获胜。辛弃疾对比担忧,这首词是作者65岁在镇江任上所作。
阅读有感
先说这年纪吧!古人65岁了还在战场就这点让人折服,千古江山应该有英雄辈出,可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了,赤壁之战孙权在周口大力支持周瑜与北魏的曹超抗衡,面对群臣投奔曹超的建议,周瑜拔刀砍断面前的奏岸说“诸将敢复言迎操者,与此案同。”京口的繁华与英雄的业绩已经不复存在,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辛弃疾坚持抗京却始终得不到重要,表现了英雄的追梦,统治者的不满,收复失地的决心。
刘裕出生寒微,他的主线一去到京口,刘裕在这里起誓最后推倒了东晋的统治,建立了南朝宋政权,刘裕故居是如此的寻常,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与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其中元甲二十七年,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的北伐之策非常激动,一心认为这次可以建功立业,于是草率出兵,结果赢得仓皇北顾,惨败而归。并且招致了北魏拓跋焘的大举南侵。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反对为个人私力草率出兵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
暗含了霍去病在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的典故,击败南朝宋王玄谟的军队以后在长将北岸的瓜步山上建立行宫以及后来的“佛狸祠”本是名族耻辱的象征,热闹喧嚣的景象,沦陷已久的百姓忘记的名族的耻辱与仇恨,逐渐安于异族的统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安的不满,对百姓忘记国仇的担忧。劝解统治者坚定北伐,收复失地。
廉颇被免职后,赵王想再重用,派使者去查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于是吃了一斗米做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还可以担当重任,使者因为廉颇愁人郭开的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到饭量还是很号,不过呢!一顿饭之间多次上厕所,于是赵王没有再用廉颇。体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爱国壮志,不逢迎权贵而不得重用的悲愤之情。
有感
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华横溢,将一连串的历史人物故事写成诗词,增加了对诗文的理解力,对历史典故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常的生动有趣。一幅幅朝代更替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叹为观止更多的是意犹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