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步入为人父母的行列,在养育孩子方面,自身受到的教育弊端,反而成了培养孩子最好的起点。
父母都是60年代的人,农民出身,从小家里穷,孩子多,吃穿用度都是节省再节省。北京大妈说,60年代的那群人,是最苦的一群人。无比赞同。
同样的起点,同样的大环境,人的生存条件得以改善只因思维方式的不同。
妈妈是勤奋吃苦型,家里的家底都是妈妈学的手艺硬干出来的,爸爸思维活络,后面赚的钱都是源于爸爸灵活的脑筋。当然,他们双方对我们家三个孩子的教育都存在相对严重的弊端。
妈妈省吃俭用,不舍得浪费,家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堆了很多,她认为,这是过日子应该有的方式。用弟弟的话说,她把农村的生活方式搬进了城里。当然,这只是小事。妈妈思想保守,默守陈规,总用她年代的价值观来教育我们,比如弟弟学手艺,看人家理发干得好就让弟弟学理发,看人家买手机赚钱,又让弟弟卖手机,或者,让弟弟跟他一起开个早点铺,做个小生意。当然,我弟弟没干,年轻人的世界,已经和上一辈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了。
记得小时候,爸爸要带我去省会城市的机场看看,妈妈说别去了,女孩子家家别总出去跑。导致我上了高中的时候,跟同学玩不一起去,总觉得社会经验太少而傻乎乎的,因此自怨自艾。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高一不学习,高二才真正用心的努力学学,成绩由学年300追到前50名,自己肯定为自己骄傲,但是,高三因为买了手机又荒废了学业。现在印象里都不记得妈妈是否留意到我的变化而采取措施。
总在想,一个孩子,他对世界的认知会及时帮助自己及时回归正路吗?我认为,有,但非常少数,大部分的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培养的。
在未来教育孩子方面,我有三大重点。
第一,让他遵从自己的内心活着。很多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知道现在都不知道真正喜欢什么。也是悲哀。也许,时代在进步,眼界再开阔,总觉得现在的90后,00后,这个情况要好一些,毕竟他们看得多,资源多,选择的余地也多了。
有很多人,甚至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每天按部就班,过着理所应当的生活,也许,这样更轻松吧。
也有很多人,经常说我想怎样怎样,可是从来不去为这个“我想”而付出什么,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遗憾也会相伴终生。更别谈什么成就感。
第二,培养孩子的兴趣、毅力。之前学韩语,班里一个阿姨年纪60多,学的反而比年轻人认真许多,她说,一是为了培养孩子,二是不与社会脱轨。这个境界,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她还说,他的孙女4岁开始学跳舞,每一次都是她接送,从没错过一次。只有大人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大人都做不到风雨无责,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呢。孩子的兴趣、毅力其实都是慢慢用心培养、鼓励而成的。
弟弟经常认为,父母的经济能力是最重要的,比如他的同学从小学钢琴很早就知道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果父母根本没有哪个经济能力,在思维方面肯定也不会及时跟进,因为境界不同。
我认为,如果没有毅力和内驱力,给你买10架钢琴也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最重要的思维培养、毅力培养没有同步,物质反而失去了它的价值。
第三,培养财商。自己学理财之后,才意识到这么多年的时间价值无情的浪费了。即使不需要这个社会对金钱至上的地位认可,物质的富足也会让你更游刃有余的活着。如果精神世界不够富有,贫寒的生活只能是雪上加霜,而富足会锦上添花,让你有能力做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日日想着维持生计。
即使,没有过多地物质欲望,富有可以让你有能力帮助身边的人,更好的培养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