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你不上班婆婆上班!”
每当带着女儿在小区里溜达时,总有人会感叹我一个人带女儿,而婆婆却在上班,然后意味深长的用这句话结尾,末了还要笑笑。
她们一边羡慕婆婆逃脱了带小孩这件苦差事,一边又窃窃私语我肯定没有什么能力找不到好工作。
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想当这个全职妈妈的,毕竟一句话都能把你塞死,像那些经典名句以“你不上班”而开头的,还有那些至理名言以“说到底你没有经济来源呀”为结尾,句句一万点以上伤害,然后还按上你要“作死”的罪名。
所以结婚后一等再等,等婆婆退休,可以帮忙带娃,可婆婆的退休就像“马上要拆迁”的谣言,过了一年又一年不见踪影。终于前年的时候,婆婆说这回真的要辞职了,不做了。便有了备孕计划,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女儿生了三天,婆婆说反正我妈在这里,她就放心的出去旅游了,这是在这公司最后一次福利要享受一下。这期间我妈身体不是很好,住着我家又不习惯,在女儿15天的时候回家了。婆婆旅游也是回来了,算是做到了无缝链接,不过巧的是刚照顾了我一天就得了什么疱疹,医生说会传染,原因大约是洗女儿的脏衣服导致的。就这样她就不能碰女儿了,只饭点的时候带点饭菜来。
人做了父母以后,都会变得自私,所有的自私都开始倾向于自己的子女。吃了两餐婆婆带来的饭之后,我开始自己做饭菜,因为我怕我被传染之后会传给这个刚初生不久的天使。就这样生完女儿20天不到,我成了全职妈妈,洗衣做饭,喂奶哄睡全一个人。
婆婆疹子好了来看女儿,说头型不好,得睡硬的东西,越小调整得越快。女儿睡得挺香她有时候会挖醒她,说要陪她玩一会,要不然天天睡,睡坏了。女儿喝奶喝了一半中场休息,她说不要总给喝奶,她还要玩。于是我学会了撒谎,婆婆问怎么不睡米枕头,我说忘了,要么就是她蹭掉了;婆婆说,怎么还在睡,又在睡,我说刚刚放下,才睡了没多久;婆婆叨叨,怎么又喝奶了,我说前面没喝多少就睡了,刚醒找妈妈了……一切满足我为女儿的那点小小的自私。
满月的时候我们有个风俗要在娘家待上几天,婆婆说你去你妈那她就放心了,她要回去上班了,休息了两个月她说闲疯了,转眼这事都过去三年了,最近她又开始说要辞职了,明年可以带女儿上幼儿园了,不知道这回是真是假。
越是自己带娃越明白全职妈妈的价值,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只能放弃照顾孩子,或者说主动选择不照顾孩子,其实这是典型的情感外包。
那些24小时不见孩子的父母,其实只是剩下了法定监护人这个名义而已。孩子内心以为的父母其实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更甚者于保姆。情感的纽带就这样无情的被扭断了,怪不得孩子和长辈亲和保姆亲,你都把爱和被爱往外推了,你的宝贝又怎么会接纳你拥抱你。
有时候一种隔阂形成了,几乎是不可逆的。像我们这一代可能是留守儿童的第一代,不少是奶奶外婆带大的,再回到父母身边,你是不是也有和他们相处总是不如和奶奶外婆来得轻松自在的感觉。你总是喊“爷爷奶奶”却不愿意叫“爸爸妈妈”,因为你心底里觉得陪伴你的才是真正爱你的。
除了这个还有育儿理念的不同,当然也有长辈育儿理念科学先进的。
网上有句话说,去广场瞟一眼冬天里最肿的,夏天露最多的娃定是长辈带的。
他们的育儿理念是传统的,我有的经验就是对的。我觉得冷,你就要穿衣服;我觉得危险,你就不要碰;我觉得你得会走路了,就要不断的练……
于是你看到了广场上对着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大喊,不能跑,不能爬,不能跳,不能摸,不能……
很多个“不能”很多时候源于体力的衰退,但更多还来自心理。
一次女儿在走一个吊桥,脚没踩稳掉进绳索的网眼里,我没有扶她,自己抓着绳子又爬起来,走到了终点,高兴得蹦起来,还告诉我吓死了,刚刚掉到洞洞里了。
旁边一个奶奶就感叹说,还是父母带好,他们要是看到孩子这样掉下来吓啊吓死,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事,当初带自己儿子女儿时就会随他去,换成带孙子外甥就不行了,一是心疼得不得了,二是也怕他父母会说带不好。
作为父母带孩子也不一定科学,但总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这时候新手好像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没有经验反而不会被束缚,不会想着以前都是这样的呀,而是会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闹,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
孩子需要探索就让他探索,需要哭泣需要发泄需要拥抱你都给他,因为他需要爱需要你。
这是我成为全职妈妈的第三年,今后回想起这几年我想我一定是做对了,而不是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