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在班里重点练习了看拼音写字词,练习之前我就告知学生,下周的重点是字词,要求必须百分之百做对,如果有错误,就重新写一张。我有心理准备,知道学生不可能全都做对,但是我以为在这样的“威逼利诱”下,怎么样也会好一些。结果呢,还是不尽如人意。
一共是6张看拼音写词语,一周五天内全部完成了。虽然我之前说,出错就得重写,同一张写到全对为止,但是实际我并没有这么做,一来不忍心,觉得孩子们累(这也是典型的家长心态)。二来,我担心家长不理解,指责我用题海战术,认为孩子们写这些机械的作业,没有意义。所以实际上是要求错字超过3个的同学,才需要重写,而且第二遍不管错多少,也没有重写过,只是给家长提了再练习的建议(事实上,有几个学习一直都很认真的孩子,是自觉写了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的)。不过,这样的实施看起来充满着温情,实际上也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是想学生传达了一个信息:“错一二个字,是被允许的、被原谅的,”错误成本几乎为零,那么学生在写的时候,必然精神达不到高度集中,态度也做不到高度重视,很可能继续出错。唉!
请看下表的记录。
看到了吗?六张练习中,第一次就写全对的人,我在第一次的格子里打了勾,第二次写对的就在第二次的格子里打了勾,极少人写了第三次,如果全对我也标注了。全加起来,每张练习全对的人数几乎都不超过一半!多触目惊心啊!
关于字词正确率的重要性,我曾经写过一篇《孩子,连正确你都做不到,还想成为优秀的人?》得到很多认同。但是,有些观点说起来大家都认可,做起来却总要打折扣。也有的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知识掌握上没有漏洞,但是一考试成绩就不尽如人意,却总是找不到原因,其实是不是就是细节做得不够好?而差距就是这样一点一点产生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正确率,我要求他们在改错的时候,先写清错误的原因。我仔细看了看,也总结了一下。
一,我提了这个写错误原因的要求以后,由于细究起来工作量太大(有不少学生是老师看着都不写的,这样下去会有太多写不完的作业了,只好抓大放小),有的学生没写,我也就只看错字改没改对。那么,有一些学生,每次改错都会写清原因,这样的孩子,就在逐步掌握好方法,养成好习惯。而不写的那部分学生,有的是忘了(态度不够端正),有的是懒得写(无语),有的是分析不出来(能力问题)。
二,学生分析自己错的原因,主要是:1.拼音拼错了,如:实验声调拼错了,写成了试验;2.同音字混淆,异口同声写成了一口同声;3.字写得不准,比如:县里面写了三横,或少了一撇;4.字不会写。这些原因中,拼错了可能是拼音掌握不够好,也可能是粗心;而后面三个原因,如果在一开始学字、练字的时候,就保持高度警觉,是不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呢?
三,有几个学生分析的原因挺真实:我写得太快了——言下之意就顾不上细想了;我走神了——不够专注;我没仔细拼——没以写对为第一目标,而是以写完为目的。
这次字词的练习,我提前和家长打过招呼,但是结果怎么样呢?除了个别学生的重视(人家只要有错就主动练习多遍),整个班级并没有明显的质的提升。说明什么问题?重要性我讲了,方法也教了,常见的错误也是反复纠正过的,很多学生讲起易错点来都头头是道,比我想得还细,为什么写出来还错?为什么做不到全对?
——因为不够重视!
其实,题海战术既然用了这么多年,说明效果是好的。任何本领的掌握,都需要反复练习。孩子学说话,反复说“爸爸”“妈妈”;学走路,有空就练;在外面学习舞蹈、唱歌、器乐、体育,哪一项不需要多练呢?并不是大量的练习,就不好!想掌握得扎实,想高人一等,只能比别人多练。可惜,大多数家长并不这么认为。一说题海战术,就觉得老师无能;一让孩子多练,就替孩子辛苦。冬天刚降温的时候,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有一种冷,叫你妈怕你冷。是不是也可以说,有一种辛苦,是家长怕孩子辛苦呢?多么浅显的道理,现在是应该学习的年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怎么算辛苦?从小不能吃一点苦,将来怎么办?
所以,如果您总觉得孩子的知识掌握没有漏洞,却成绩不理想,那么先看看他字词的正确率吧,数学可以看看计算正确率。
如果正确率不高,那么练习并没有起到作用,所以,想提高成绩,应该先保证平时练习的有效性——也就是正确率。出了错要重视,杜绝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不对错误有这样的处理态度,那么孩子只是在重复错误,可能练得越多,错得越多。
相关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