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看《人生果实》这部纪录片,得专门挑一个没有其他事情等着要做的富余时间,最好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观看。因为它没有华丽的镜头和抓人的情节,拍摄的都是90岁津端修一和87岁津端英子这对夫妇的日常,琐碎、缓慢、朴实、平和,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真实的平凡生活。
不同的是,两位老人把日子过得简单而诗意,这归功于两人的生活美学和积存时间的人生智慧。
在日本爱知县春日井市,高藏寺新村的一隅,修一和英子共同打理着一片田园和木屋,培育肥沃土壤,悉心照料各种蔬果,四季轮回,孜孜不倦,不紧不慢。在田园菜地里,不时会看到写着诸如“竹笋,你好”“报春草,是春天哦”“请注意,小心碰头”“鸟盆,请自便”的黄色小牌子,明亮显眼的黄色是丈夫修一怕英子看不见特意上色的。仅从这些文字就能看出主人的生活情趣。此外,修一每天还会写十几封信给没见过面,凭通信往来的朋友,比如金枪鱼店主常常能受到来自修一写着“很好吃”“加油”的感谢信。在待人接物上,其中显露的真挚和纯粹在当今实在难得,也由此更加打动人。
当镜头第一次出现英子准备好的精致料理时,我注意到被细心摆放的碗盘光洁如新,能感受到打理家务的人多么用心。事实上,家里的烤箱、砂锅等器皿家具都使用了四十多年,从木屋建造好开始一直陪伴使用,有明显岁月感但被照顾得妥帖,成为“old friend”一样的存在。日本匠人似乎都有一个特质,即一丝不苟的把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到手工创造中,赋予物品灵魂和情感。这源于他们对自然、对食物、对万事万物珍惜而敬畏的心,爱物惜物,这样充满美学的生活方式着实令我惊喜向往。也因此更能理解当水缸裂了英子若有所思说出“就当它寿命到了”时的心情,夕阳照在脸上,修一走了,陪伴许久的器物寿命也尽了,英子那时该是惆怅又无奈的吧。
夫妇两人一个说对方帅气、越长越好看,一个称其为最棒的女朋友,一路相扶相持,无话不谈。似乎日本人都很含蓄,夏目漱石的爱是“今晚月色真美”,津端夫妇的爱是无言的陪伴,影片中并不见“我爱你”这样直接的话语和亲昵的动作,但两人一辈子相处间的默契和耐心,比任何表达都更为强大和具体。英子记得修一只用木制勺子,不喜欢土豆仍为爱吃土豆的丈夫精心制作土豆料理,在桌子位置问题产生分歧修一选择听从英子,互相包容体谅,永远支持彼此,婚姻的秘诀大概在此。综艺节目《奇遇人生》里,周迅和阿雅一起探访名古屋阿尔兹海默病老人,也刚好讲的是两个日本老人的爱情,它让我相信即使是失去了记忆,关于爱的烙印也一直存留在内心深处。这两部影片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向世人展现了两个人一起相爱一起老去,实在是无比的浪漫。
当渐渐习惯了夫妇两人温和朴素的日常,镜头突然毫无征兆的出现英子一袭黑裙、修一安静躺在床上的画面,第一次看时心头一震,眼里不自觉含泪。片子只轻描淡写的加了一句“2015年6月2日,津端修一在除草后午睡后再也没醒”,但是在持续数秒的面部特写中,包括拍摄者在内的对修一的逝去的难过、尊敬通过屏幕传递出来,我跟着静默、沉重。后来意识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镜头不避讳展现死者逝去,所以产生了当时的冲击感。好像约定俗成的大家都避讳死亡这个话题,也许其中有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对死亡的认识不够。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然而,可能觉得死亡离自己还很遥远,从没想过怎么离开这个世界,又或许,真正害怕的是“走到生命尽头时,我们最终会留下什么”这个灵魂之问。欣慰的是,从修一和英子身上我们能获得直面衰老死亡的力量,那就是不紧不慢,像修一先生说的那样,“只要还活着,就要尽力做到最好”,年轻时奋力做年轻想做的事,认真生活,当死亡来临时,也就没有遗憾不惧怕,能够从容面对了。
影片最后有一个很有趣的彩蛋——水缸被他们的女儿修好了。我想,这样的细微安排意味着津端夫妇两人爱物惜物的生活特质在下一代得到了理解和传承,预示着两位老人事实上成为了沃土一样的存在,已经培育出了属于他们的丰满的人生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