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以价值为锚的小伙伴,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发出存货的会计知识。昨天我们了解了存货增加时的会计处理方法,那么当存货减少时,又当如何在报表中体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关于发出存货的四种计量方法。对于负责编制报表的管理层,有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存货计量方法,来实现利润的调节。比方说把发出存货的成本调低,那么就能释放出更高的利润。这时,投资者就需要依据不同计量方法的原理,学会反向调整,还原出企业经营的真实面貌。另外在进行可比公司比较时,也要调整为相同的计量方法再做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企业可以对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进行调整,但仍然需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以防管理层随心所欲地进行财务舞弊。
发出存货的四种计量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发出存货的计量,但美国会计准则是允许的,这点也需要注意。
关于先进先出法,顾名思义就是先采购的货物先出货。例如你在京东自营买牛奶,由于有保质期的限制,东哥肯定会将最早采购的牛奶送上门,而不会给你最新采购的那批货。否则保质期临近的货物就会压在手里,一旦过期就要做资产减值了。此时,发出存货的成本便是按照先采购的货物成本进行计量。
关于个别计价法,顾名思义就是卖出哪件货物就按照那件货物的成本计量。例如古董商品自行购入几个花瓶,成色和年份均有差异,那么卖出哪个就会按其相应的成本来核算。这点比较好理解。
关于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计算出采购的加权平均价。当月期间,财务人员只在账上记录发出存货的数量,但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均是未知的,只有等到月末计算出整个周期的加权平均价时,再在账上填入具体的成本数目。计算公式为: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获得存货单位成本后,再结合账上记录的存货数量,即可得到发出成本以及最新的库存成本。
关于移动加权平均法,同样是加权平均法,但每购入一次货物就算一次平均单价。与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相比,移动加权平均法解决了期间不清楚单位成本的问题,但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不适合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使用。
掌握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后,我们还需要能够理清存货结转的去向。实际结转时,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记录。
对于原材料,结转的去向有五个:
1、若在生产车间直接被用于生产产品,则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2、若被车间管理部门用于一般消耗,并非直接用于生产,则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
3、若被行政管理部门耗用,计入当期损益,借管理费用,贷原材料;
4、若被销售部门转卖,不属于营业成本,而是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中。此时借其他业务成本,贷原材料;
5、若被工程领用,则借在建工程,贷原材料,最终形成固定资产。
对于商品存货成本,把产品卖掉之后,已售存货的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则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同时还要结转该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对于周转材料,如果金额较小,可以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比如一次领一堆材料后,在会计上不存在这批材料,但另外再开个备查簿,实际领用时需在上面进行登记。如果金额较大,则需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
以上,便是发出存货的计量与结转的相关内容。我们掌握后可对上市公司的存货状况有更清晰的理解,以防被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忽悠。
刺猬偷腥
2019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