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跟自己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己跟自己玩,哈哈…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啊,例如:我比较迷恋小说和看电视剧,我就跟自己说,早上看小说,能不能推到中午,到了中午,听冥想午休,能不能等到晚上再看。自己跟说,咋俩能不能商量下,合理安排下,等正真去看小说之前,先在大脑里猜测下接下来的情节,先分析下,作者对故事情节的安排,一旦开始去分析时,迷恋就会减少一些。

我还觉得自己跟自己说话,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正好今天听了傅佩荣关于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文章,就觉得更有意思了。值得好好去实践下。我挺赞成傅佩荣的观点的。还有傅佩荣提到的印度人,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我觉得很好。人也应该分阶段。

傅佩荣说:“第一阶段叫学徒期,20岁以下,20岁到40岁到居家期,结婚生子,40岁到60岁就退休了,叫林栖期,住在树林里面,60岁以上叫做云游期。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无名小卒,进入社会期望有名有姓,老的时候又回归到nobody。以前是将军,以前是大官,在老的时候放下一切,当乞丐云游四海,别人问,你不是某某大官吗?他只摇摇头,不知道你说的是谁,那只是他扮演的一个角色,一旦扮演过,富贵荣华烟消云散。”

听到这段,我挺感动的,人能做到到时间了就放下,是多么不容易,是多么的勇敢。

从今天早上起,我要认认真真的刷每一颗牙,以及牙缝,时间3分钟左右,相信我的牙齿越来越白的,且不蛀牙。

读书要去思考,去思考了,才会发现,读书很有意思,就像吃一样东西一样,你不去细细品味,认真回味,又怎么能体验到食物的美味呢,读书也是一样,你不认真用心的的去读和思考,又怎么能发现书有趣呢,大不了书的有趣,你又怎么会想看书呢。就吃饭狼吞虎咽,结果只会是食之无味。不想再吃。也不觉美味。

我发现读别人的代码,有一点好,那就是可以对比自己写的代码,看看哪些地方有问题,那些地方写的与别人写的不一样,再看看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哪种方式写的代码可读性更好,逻辑更清楚,代码更简洁,代码量更少,同样一个功能,别人写的代码很少,那就是一种思维的升华,说明别人的代码更严谨,实现功能的方法更好,那么就值得自己去学习,去了解别人代码背后的逻辑与思考的过程。

好的代码,如果你用心看的话,会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看着看着,你会不由的脑洞大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哦,原来代码还可以这样写的,我怎么没想到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