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
大街上发个传单,名片上就敢印业务经理;驾照还没考,就趴在方向盘上玩自拍;七层不到的农民房敢叫某某大厦;下顿饭不知在哪吃的人张口就是O2O。
我有时候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哪出了毛病,哪根筋不对?我百般思量不得其解,我辗转反侧不得要领,直到我自己开始玩微信公众号,我仿佛知道了些什么。
从电子书兴起的那天起,从网络阅读兴起的那天起,传统出版业受到了近乎灭顶的冲击,纸质书没有任何优势: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没有智能书签,最重要的是没有电子书便宜。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的低头族。好的一面:阅读成本降低,阅读普及率提高,相对的,一些作者的创作出版成本也降低了,这是新媒体出版业有功于文化的一面;坏的一面:盗版更容易了,盗版成本更低了,手动录入,再不行还可以拍照上传;更重要的是——给了那些垃圾写更多垃圾的机会。
秦汉以前,文字写在竹简上,一根竹子做的竹简还没有现在一张A4纸容纳的字多,那个时候如果拿竹简来当便笺用,写上“老公,我去隔壁打麻将了”,罪过不亚于现在杀大熊猫剥皮做坎肩、杀丹顶鹤腌泡椒凤爪,所以没点水准的东西不敢往上面写,所以古时候才会有“开卷有益”的说法。东汉时蔡伦改良了造纸术,紧接着唐朝人毕昇又发明了印刷术,极大促进了文化繁荣。然而每一次文化工具进步的同时带来的是文化质量的退步,汉不如秦、清不如明。创造文化的成本低了,文化泛滥成灾,一代不如一代。先秦时随便拈出一本就是经典,21世纪的今天,每出版一百本书有九十八本是垃圾。网络时代就更不用说了,会打字、打字快就成。我认识一位网络写手,七个月能写一百万字小说。曹雪芹写本几十万字的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哪怕你要给我上腐型我也不相信那七个月写的一百万字值得一看。
电子书时代兴网络小说,因为那时候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人们渐渐沉不住气了,所以各种狗血小说顺势而出:屌丝女拿下霸道总裁,屌丝男逆袭富家少女,牢牢抓住了穷人企图逆袭的心理;再后来房价越来越高、钱越来越难挣,紧接着微博、微信出现了,配合它们的plus版博客、公众号瞬间一长一短、一深一浅的抓住了不甘心的人们的命门,一个负责吸引眼球,一个负责循循善诱。如果说网络小说还有点故事情节的话,那如今公众号上的鸡血文、鸡汤文就更经济了,它们的套路一般是这样:开头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却失败”;然后举例“我有一个朋友,两年前辞职创业,现如今身家千万”;最后总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靠这样的“三段论”,把一个月不上班就会饿死的那些人看得鸡血满满,理智点的过一会就冷静了,没什么脑子的打开电脑开始写辞职信。结果就是我们天天听到身边有人说“我有一个朋友”,但买不起房的人却越来越多。
红丸说我写的文章没什么实用性,可读性也不强,确实是这样。我当然也能写出一眼就吸引人眼球的题目,比如“三招教你搞定白富美”、“七个步骤教你月薪上万”,为了自圆其说这个题目,我自然也能编出“一个朋友”,这样的文章,编辑会很喜欢,但是我自己却会在深夜惭愧。
有些公众号上的文章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排版是非常漂亮的,毕竟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分工明确,每个细节都妥妥的捏住了读者的心,包括选曲,包括图案,至于内容,少读点,或者读了就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