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脱不花30天沟通训练营第六课的学习笔记】
✔建设性是什么?
建设性就是把沟通导向行动的能力。
✔为什么要有建设性?
通过沟通,我们要把事情向前退进一步,把问题真正解决,我们不停留在坐而论道,而是要起而行之。
✔如何在沟通中展现建设性?
1.把该说的都说完后,说这么一句话“来,我们抓抓落实”,通过这句话,让沟通场合中大家的关注点从“说”转移到“行”。
2.请对方给自己提一个需求。和顾客沟通,最后来一句“您再给我们提提要求,我去落实落实”、和医生沟通,最后来一句“您再给我们提提要求吧,具体怎么做,才能让xx尽快康复”。当然,不能把这些仅当成一个话术,而是要实实在在去落实,以此建立信任,让下一次的沟通向更深发展。
此外,在沟通中不使用负面词汇,负面词汇是没有建设性的表现。
松浦弥太郎讲过一段话。他说,永远不要抱怨说自己没时间、没钱。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把目标达成,就是你的责任。你的那些负面词汇潜在的意思,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我不干是有原因的。我可以不行动。这就会给人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
启发:
1.人们常用“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形容那些凡事想得很好却不去作为的人。毕竟,在头脑中描述场景并不费劲,可在落实想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落实带来不少挑战,因此,出于对未知挑战的恐惧,人们会选择性地忽略行动。
看日常工作中我们和他人的沟通场景,我们提出一个要求,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A:收到,全力去做。可是有一点困难,xxxxxx,这个问题可以帮我们想想办法吗?
B:不行,我们做不到。我们有这个困难、那个困难...
听到A这样的回应,作为提出要求的我们,通常也会积极地去考虑他的问题,然后想办法,甚至尽全力配合,直至让目标达成。B这样的回应无疑提前终止了沟通,让被回应的我们也很不舒服,有时可能会给他回复一句“那你自己看吧”就此结束沟通。与A沟通,会激发双方的潜力,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也会让关系变得更深刻更牢固;与B沟通劳精费神,作为发起人也会尽量减少与他的沟通。不管对A还是对B,其实困难都存在,这是客观事实,不可选择,但是,对它持怎样的态度,这个主动权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做个像A那样的人,还是像B那样的人,选择权也在我们自己手里。
2.职场沟通中需要建设性,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建设性。
反观自己,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境。
遇到问题向高手请教,高手告诉我怎么做怎么做,或是向我推荐一个读物,于是我直接回应“收到,谢谢”。看似没问题,可做出这样回应后的我,通常会把这条原本珍贵的锦囊束之高阁,再也不去查阅。
这就是沟通缺乏建设性的表现,如果回复“请您再给我提一个要求,我去落实”,心态应该不同,因为这里有把想法落地的决心和承诺,一旦做出了这样的回应,就会想办法去践行收到的行动建议,然后在另一个时刻去向对方反馈结果,这样一来让你们的沟通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再往前走一步。
我们的语言习惯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所以需要去留意平日里我们所做出的回应。
展现你的建设性,也是告诉别人(或自己)“我是一个行动派”。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这样积极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