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规模之大,艺术成就之高,海内外名声之响自不必说。但对于黄金周出游的我们来说,它唯一却致命的缺陷只有一个:人!太!多!
且不说拍照的时候全都是集体照,即便对于我这样出游不爱拍照,多数时间连手机都一直放在包里的人,也很是不喜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环境下,解说员带领着匆匆忙忙毫无热爱和敬畏的走马观花,这不是游览,这只不过是上下班打卡而已。
所幸,莫高窟还有一个并没那么著名的“姊妹”——榆林窟。虽然不知道莫高窟是否承认这个姊妹,但一路下来,事实证明,这是此行当中小伙伴们对我的旅行计划最为赞赏的一个点。
榆林窟并不在陕西榆林,它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一条河谷两岸的崖壁上,河谷中生长的榆树林,因此河名榆林河,洞窟也就得名榆林窟。这里是敦煌研究所的研究基地,对外开放仅作为试营业——不过也已经试营业了二十年,而且并没有正式营业的打算,因此保持低调,并不对外宣传,与蜚声海内外的莫高窟相比,可以说是鲜为人知了。
停车场就是一片沙石地,简陋的牌子指引着一条沙石路,之字形下到榆林河谷之中。黄土的洞窟分布在两岸,后人修建的栈道也是同样沉沉的土黄色,还有同样颜色的三四间屋子的小平房,没有什么牌坊、大门之类的浮夸建筑。
票价仅40元,还含讲解,低廉的票价和低调的景区建筑让人感觉有些随意。但接着出现的讲解员,竟然西装革履,一丝不苟,在西北强烈的紫外线下,他除了一副变色太阳镜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防晒措施。可以说是我们从敦煌到兰州一路玩过来,见到穿得最正式的讲解员了。他出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大家把背包和专业摄录设备存到一个小房间的铁皮储物柜里面去。并再三告诉大家,洞窟之内严禁拍照,这也让我对榆林窟生出了几分敬意。
榆林窟的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榆林窟与莫高窟的壁画保存都得益西北的干燥气候,但榆林窟的洞窟挖得更加深入山体,更好的阻隔了光照。所以它的规模远远小于莫高窟,但壁画保存的完好程度却超过了莫高窟。
榆林窟现存41个洞窟,东岸30窟,西岸11窟。但每次仅仅对游客开放7-8个洞窟。这样的安排初时令人遗憾和愤怒,但实际上讲解员对每一个洞窟都讲解得极其细致,并且由于时间非常宽裕,不会让游客因疲惫和注意力分散,反而令整个体验变得更加好。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讲解员对于榆林窟艺术瑰宝的熟悉、热爱和自豪,以及他对于艺术和历史的独特见解。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解说,有着感染人心的力量,让榆林窟不再是充满距离感的宗教艺术,而是可亲近的发生在过去的民俗。
我在别处看过配色大胆清新的团花,线条流转灵动的云气,但却第一次知道价格比黄金还贵的矿物颜料,颜色比化学颜料来得更高贵,且历久弥坚。
我在别处看过十八罗汉,但却第一次见到降龙伏虎二罗汉身边龙虎那熠熠生辉的龙虎琉璃目,以及用电筒照出他们在洞窟墙壁上的侧影竟然是如此不怒自威。
我在别处看到墙壁上随风舞动的飞天,安详伟壮的释迦摩尼涅槃,但却第一次留意我佛讲经时,菩萨有的若有所悟,有的却一脸懵逼的有趣对比。
我在别处看到洞窟的投资人(供养人)留下自己和家人的画像,但却第一次留心看到供养人的妻子和女儿身上穿的竟然是繁花朵朵的“亲子装”。
更有趣的,是人们为祈愿福泽而供养洞窟,奈何预算不够,所以采用了“二手房”的思路——在前一朝的洞窟基础上,翻新出一个新的洞窟来。因此,洞窟表面一层的壁画剥落之后,底下就露出更早年代的壁画来,有的还会出现佛教的罗汉和道家的仙君、民间传说甚至民俗小说济济一堂的情况。
这令我不禁想起某一期《一席》中“奶奶庙”的奇幻又可爱内容来。一千多年前的人们,觉得身体健康很重要,便将药王孙思邈,请进前朝废弃的佛教洞窟,和罗汉们也是和平共处,共享香火。需要神仙天团的庇佑,却请不起好的画师,拿便将年画画风的八仙糊在洞窟顶上,你能说他心意不诚?
那么今天的奶奶庙里,引得大家笑出优越感,拿着方向盘的“车神”,不也出于一样朴素的美好愿望——出入平安么?
自古至今,人民大众源于实用主义的创作,可谓呆萌又真诚,却也充满生机勃勃的力量——毕竟活着的,才是历史。
最后分享一下榆林窟的信息:
开放时间:5月1日至10月31日:9:00 —17:30(16:30停止售票);11月1日至4月30日:10:00—17:00(16:00停止售票)
位置和交通:距敦煌170多公里,无公共交通,建议自驾或包车前往
票价:40元
其他:榆林窟参观结束之后建议去锁阳城附近吃午饭,然后前往锁阳城和东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