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些小丑》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吴其尧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振作些!”她喝道,“看那些小丑!”
“什么小丑?在哪儿?”
“噢,到处都是。就在你身边。草木是小丑,文字是小丑。场景、数字都是小丑。把两件东西放在一起一玩笑、形象一就有了一个三料小丑。来吧!玩吧!虚构世界!虚构现实!”
我真的这样做了。天哪,我真就这样做了。为了纪念最初的那些白日梦,我虚构了这位姑婆,而现如今,她正沿着记忆前廊的大理石台阶,颤颤巍巍地走来,侧着身子,侧着身子,可怜的跛脚夫人,用那黑色手杖的橡皮顶端触着每一级台阶的边缘。
书评
近期最流畅的一本,欲罢不能。如果对纳神作品年表与内容比较了解的话基本上需要猜的东西不多。 2、到这本纳神已"疯",什么都敢写却依然保持其独特的美感(比如叔叔的房事)。 3、文字游戏与炫技一如既往。 4、结尾突然变成振宁遇见灵魂伴侣翁帆,翁帆看了阿迪斯并认可之后振宁差点挂掉(“书中的我不能死于书中”——”我“说)。 5、为了显得不像自传,纳神特意让主人公厌恶蝴蝶,接着又通过所掌握关于鳞翅目广博的知识泄露自己。 6、自夸得不像话了,”您是俄罗斯私底下的骄傲“。 7、果不其然,纳神给自己写了个女儿。 8、虚实作品对应参见读书笔记。 9、“我的平均年龄永远是十三岁”。 总而言之,在纳神笔下一场场永不厌倦的猫鼠游戏中,他本人始终是自得其乐旁若无人冷酷无情的猫,读者是其爪下之鼠,蝴蝶是蝴蝶 。
超五星推荐。对于纳博科夫这样的文体创造者来说,通过一部伪自传的小说来呈现他那颇富传奇色彩的文学之旅,显然是最佳之选,因为以小说的形式可以达到举重若轻的效果,而以自传的形式,则可以达到以真乱假的目的。在文本中的“我”,沉重的精神生活和略显轻佻的游龙戏凤,形成奇妙的镜照,却都是为了向世人呈现一个背负着巨大的文学梦想的天才那难以避免的独特性。出入小说中的文学评论、政治表达,以冷嘲热讽著称,妙言金句,若万花筒一般展现着王尔德式的智力。多年读纳博科夫,几乎没有一本令人失望,实在是高山仰止的天才。
《最后的精灵》
作者:希瓦娜‧达玛利
译者:景翔
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让人笑过之后深沉省思的成人童话。
每个人心中都住了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在抗拒进入成人世界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就是我们ZUI大的慰藉和精神寄托。
在大雨不停降落,遍地烂泥的末日世界里,全世界硕果仅存的小精灵约许为了逃难,只身流浪到对精灵极为不友善的人间。未曾与人类接触过的约许,遇到了莎琴娜和猎人蒙瑟,然而这只才出生没多久、性格天真烂漫到有点不知死活的小精灵,在让人类无奈到快要抓狂之余,也开启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冒险之旅……
当天地间ZUI后的精灵与ZUI后的龙相遇,当一场充满童真的发现之旅变成一段被预言过注定相逢的奇妙传说,幽默与智慧交织,天真却遭遇现实的残酷,约许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梦想,直到愿望实现?
推荐
小野:透过精灵和人类的接触,让彼此更了解自己世界的实质,充满了温暖和幽默。
尼古拉的书斋:《最后的精灵》是充满人性描写的精彩故事,全书弥漫史诗般的悲壮,让人不忍停歇,只为分享小精灵的英雄式孤寂。
莎拉‧克利:书中出人意料的幽默与刻骨铭心的情节,让读者深深体会故事的力量与牺牲的真谛。
拉蒂‧坦恩斯:作者在悲伤与幽默间取得微妙的平衡,笑点的背后酝酿深沉的省思。推荐本书给正处人生黑暗时刻、需要希望之光的朋友。
艾西丽‧沃琳:太棒了!我不记得上一次这么感动是何时了。这是一本你想和所有好朋友分享的绝妙好书。
席拉‧茹斯:可爱、有趣,却又感人、沉痛。书中每个字都透露出慧黠、机智,又有创意,简直像交响乐般丰富动人。
金姆‧贝希里亚:写给成人看的美妙“童书”。这本书出人意料,完全超乎想象。
王心凌:看完这部小说后,我觉得书中描写的精灵,某部分特质跟我很相似......让我学会找出自己的定位,学习如何做自己,也慢慢了解了不应该为变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