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到妈妈怕孩子吵到同行乘客,于是带着自己的孩子给飞机上周边座位的人发糖果和卡片,卡片上写着:
亲爱的陌生人:
我叫Madeline,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我会尽量好好表现,但如果有时候不淡定了、害怕了或者耳朵疼,还请多多包涵。我的粑粑麻麻为你准备了一些小礼品,里面还有一副耳塞,如果你不像我爸妈一样喜欢我的第一次公开清唱,那就用它吧~祝旅途愉快!
孩子的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父母言传身教而来。无独有偶,不过故事方向完全不同,今日在快餐店点完餐,因为还有点文章没看完,想看完再吃,于是我就把餐盘先放了一下,一边喝奶茶一边看书,然后突然面前出现个4岁左右穿着幼儿园校服的男孩,跑到我面前,拿起我餐盘的汉堡问这是什么,我还没回答,他又拿起我的奶茶自言自语说奶茶奶茶(因为我喝过了,我从他手上拿了回来),然后他拿着烤翅,说想吃,我一脸惊愕的问他同谁来的,他说爸爸,我说要先问爸爸让不让吃啊,我还没说完,他已经开始吃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拿走了,我环顾了一下,店内只有收银台上有个带眼镜的男人在付款,丝毫没有看到他儿子,没有1分钟,小男孩又回来了,把吃了一口的烤翅放我面前说不要了,然后跑去隔壁桌两个男生那里拿吃的。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我一脸茫然,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后来爸爸结完款就找儿子去座位坐下了,我实在是好奇这对组合,于是我放下了书,全程观察那对父子,吃饭过程中儿子基本上一直很大声的说话,虽然店内不是特别安静,但是他的声音显得是特别的突兀,而父亲从未制止过孩子的高声演讲,安静地看着儿子喝完了一个大杯可乐。后来男孩有个同学到店里来了,男孩邀请他同学说你吃薯条吧,同学说我要问过妈妈才能吃,妈妈在隔了两个桌子的收款处,问男孩同学几遍你吃东西了吗?同学回复没有,妈妈说先去洗手,洗完手过来找妈妈给你弄吃的,相比之下觉得男孩同学真有礼貌。男孩和父亲吃完餐以后便离开了。空留下我和隔壁桌的心理阴影面积在店内占据了大半。
我很不喜欢批判人,尤其不喜欢评论孩子。我崇上存在即合理,我接受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可是不能接受的是顺其自然变得丑恶。
大概是因为很喜欢孩子,所以才更觉得这件事太过分,这个父亲带孩子的方式真是让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除了是孩子的父亲,从头到尾并无可圈可点的优点了,首先去餐厅不看孩子,点餐、付款、等餐的过程大概有五分钟,全然不顾孩子在做什么,孩子吃了别桌子的餐,一点都没发现,后来看到孩子趴在别的桌子前直接拎走了,没有说任何话,就餐礼仪就不用说了,公众场合任由孩子大声喧哗不予制止,吃饭过程中孩子站在特别高的凳子上,没有作任何制止或者防范,4岁的孩子喝完一大杯碳酸饮料,不知道说这是从宠溺还是纵容。
只是恰好碰到是位父亲,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孩子在学着模仿的年纪看到的得到的竟是些不好的东西,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不去过度框定孩子的心智,可是要归正礼貌问题。物质已经不是这个时代评判人的唯一标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讲远比其他所有的教育最重要,有人说对孩子最好的爱是爸爸爱妈妈,这是家庭背景,接下来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就是礼貌。
现在社会上总是出各种新闻说富人家庭的孩子礼貌总是好一点,每当有这样的说法,总是有一群人说歧视穷苦大众,可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们更注重孩子融入社会的整体性,或许不去考虑物质反而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去教育孩子。
我们常常忘记的是在这个年代,即便没有特别优越的家庭条件,在这个教育问题上还是相对公平的,因为这个起点拼的是父母和身边的人的点滴为人。
父母若不在生活的细节中教会尊重和爱,那么本来就是独生子女的一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不是充满爱心的小公主小王子,而是一个自私独立的小魔头。
祝愿天下的宝贝都能快乐健康成长,祝愿各位辛苦的爸爸妈妈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会孩子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