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名声太过响亮,期望很高,以为会像看《史密斯夫妇》那样,恩爱有加,独立顽强,人格健全,突出重围,重获新生,强悍地,帅气地,传奇地凌驾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之上的快感与力量感。然而,并没有。
抵达时代营造的美梦之后,空虚如约而至
两个心怀梦想,浑身散发着希望气息的年轻夫妇(凯特温斯莱特和莱昂纳多主演),通过自己的努力,住进了一处名为“革命路”的高档小区,那栋优雅地坐落在绿草地斜坡上的小别墅,是他们美满幸福婚姻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美国人渴望的中产生活的象征。可以说,他们就是那个时代,实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梦”的典型。然而,真正抵达这个时代营造的美好生活的终点之后,无尽的空虚一同如约而至,面对平淡、乏味、机械运转的日常生活,陷入迷茫和困惑,回顾两个人恋爱时的初衷,突然燃起了想要突出重围,撕开这众人期盼的虚假幸福美梦的“雄心”。
剧中女主,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妻子April,独立、个性、浪漫,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在任何状况下都没有放弃自我,放弃过上内心想要的那样一种无拘无束的只为自己而活的生活的努力。她是那个时代万千家庭主妇向往而又望尘莫及的典范,也是无数平庸男士侧目的焦点。然而,生不逢时,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二战技术,冷战崭露头角,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角色,并不乐观。她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演员,而最终只能在小小的话剧舞台上日复一日地消磨着自己的激情;另一方面,处于大工业时代的历史节奏,人们对文艺生活的期待,并不迫切,于是,她想要通过自己努力在演艺事业上,实现的个人价值的愿望,一路下行。在外备受打击的April,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而此刻的丈夫以及她身后的家庭,并没有为她准备好足够的接纳。
男主,莱昂纳多主演的丈夫 Frank,踏实、努力、幽默、有责任感,有着超越平凡生活的渴望却从未想要行动,在大众奉行的中产之路上走的很稳也很靠谱,他的个人价值是被社会认可的。他们之间的矛盾始于电影一开场的第二幕,妻子话剧表演之后的沮丧,众人假言夸赞的虚伪,看穿一切的妻子,像一只困兽一样,此刻的丈夫,不失时机地将妻子所有的不幸和负面情绪,像发射炮弹一样,逐个“弹”回到这个在外面努力实现自我却受尽屈辱的女人身上。在高速路上的那段争吵,奠定了这部剧的基调——男女势能的不平等,男女社会价值的不对等,男女心智成长的落差......这些都是通过一个叫最爱情的东西,仅仅连在一起的,当然,最终拨开爱的迷雾,我们才发现所谓的爱,可能是两个渴望爱的人对彼此的误解而产生的美丽的误会,当真相裸露,一切也将土崩误解,烟消云散。
回到初心吧,那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April和Frank夫妻两人经历了撕心裂肺的争吵之后,April留在家里打扫卫生、整理空间、翻看往事,在装着珍贵记忆的小盒子里,她找到了两个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人,共同的梦想——去巴黎!那里有两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全然不同的生活——一种能够满足他们艺术感觉的生活!而此刻的Frank,利用上班之便,约了初入职场的办公室女同事共庆30岁生日,并趁机释放了一把中年老男人的激情,是的,他身体出轨了。这大概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我们常常觉得女人更自我,然而事实是,在家庭危机面前,男人更像一个靠本能生活的动物。当然,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等他回到家里,迎接他的是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点亮烛光,为他庆祝生日,除此之外,还有妻子的满面春光,激情澎湃,慷慨陈词——我们去巴黎吧,那里有我们梦想的生活!到了那里,我来上班,去做境外秘书,你在家做你想做的事情,实现你未曾实现的梦想。瞠目结舌的丈夫,很快也被妻子勾勒出来的美好蓝图吸引,也被曾经做过的美梦唤醒。
那就这么决定了,我们举家搬迁,去巴黎生活!进入这个阶段,整部剧洋溢着一层浪漫主义的滤镜,所有的人似乎都没激活了,死水一潭的婚姻生活,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被工作打压的喘不过气的Frank,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甚至略带炫耀地说出居家搬去巴黎的事,在一众复杂的眼光下。在平日生活里就收获了太多艳羡的April和Frank夫妻,再一次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圈子里,发布了一个惊天的消息——去巴黎,这让甘于平庸的典型代表David和他的妻子,除了震惊之外,还煞有介事地借此重新整合了一遍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David的妻子,可能是听到April一家即将搬去巴黎生活的消息时,心情最复杂的一个。这个平庸的女人,能够过上跟April一家优越的中产生活,她本身就已经很知足,虽然这份优渥的背后,要忍受丈夫精神上的出轨(对充满梦想和活力的April的暗恋),要尽职尽责做好一个家庭主妇的同时,时刻压抑着自我和欲望的蠢蠢欲动,她真的活得很累,但没有了这份心累,可能她会成为下一个April?
Frank升迁,April怀孕,没有开始就注定的放弃
收获了一票艳羡之后,男主和April在这个过程里,像回头初恋一般,找到了那种实实在在活着的感觉。特别的美妙,特别的激情,大概,这就是人活着应有的状态,也是他们倾其所有,想要抓住的一种艺术生活的状态吧。但,人总归是要回归平静。在April满怀期待迎接新的生活,忙着打包和整理的时候,Frank因为突然间的决定,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底气,居然创造除了工作上的神话级的业绩突破,也顺势带来了上司的赏识,他,迎来了一次难得升迁的可能。在这个点上,本来就得到个人价值实现的他,是动摇了的。那个最初在初恋开始时说出的远走巴黎过另一种美好生活的理想,仅仅是无数男人泡妞过程中的小把戏和求偶的谎言,在这之后,通往中产梦的路上,他早就忘记了那个被April视若光明的梦想。
此刻的Apil居然怀孕了。面对如此窘境的两个人,似乎有理由放弃掉那个梦想了。如果在此刻,两个人顾忌当下,想想怎么的责任,可能悲剧就此打住。在当下的碌碌无为中,像多数人那样,平庸平淡,相敬如宾地走完后半生,也无可厚非。然而,这真的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不是April。她或许也曾动摇过吧,顾念肚子里的孩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但,人不能真的就这样坐以待毙,毕竟生命仅此一回,没有抵达梦想的彼岸,至少走在梦想的路上。这大概就是April这类浑身充满着魅力之光的女性,绽放的光芒。两个人的争吵,在剧中唯一敢说真话的精神病人 John的拜访中,激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个困兽一样的人,相互诋毁相互撕扯相互鄙视相互伤害........因为爱走在一起的两个人,除了爱,什么也没有剩下。
这场“革命之路”,我们真的已经上路了吗
好像没有开始,只是起念,就不攻自破的一场想要改变生活,为梦想而活的“革命”,在寻常生活的包裹下,没有来得及吹响号角,就一败涂地了。甚至连走出家门的可能都没有,只是在身边朋友,上司、同事的嘴边,活跃了一圈,就打回原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真的是编剧、导演在思考的层级上,落后了吗?
我想真的不是这么简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每对夫妻其实都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梦想之中。剧中出现过三对夫妻。April这对,算是对未来充满渴望和蠢蠢欲动之心的一对,他们也曾是所有中产梦的实践者中的佼佼者,而在迈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生活追求的时候,他们显得如此的无力和无助,甚至都走不出自身的局限性,就死在了两个人相互间的伤害上。从整部剧的第一场争吵开始,April和Frank之间,就从未真正看见过彼此的需求。作为丈夫的Frank早就在中产梦的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说过的梦想;而April在自我价值上的失落,转嫁到通过家庭共同的梦想上来之后,丈夫是没有看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视的。两个没有看清彼此的人,包容都做不到,谈何理解?多么希望,那个最后的早餐,是一个和解的开始,然后却是一个完美的结束。
剧中,David和他的妻子更像中产梦的捍卫者,他们占据了这个群体的大多数,连迈出去的勇气都没有,就默默沉沦在了殉道者的脚边。而那对老夫妻,尤其是那位老太太,那个关于理想中产的执念,完美人生的执念,偏执到近乎发狂的对中产美梦的垂涎,让她毁掉了自己的拥有数学天才的儿子,人生暮年还在奔走着为儿子组织一场观摩中产生活标准美梦的机会,这悲剧,放在了全剧的最后一课,以老太太碎碎念的形势出现,特家常,也特触目惊心。
这里我特别的感慨,April和Frank夫妻的这场撕心裂肺的悲剧,真的是一场想要改变生活的革命之路吗?这难道不该是一场向内求,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长什么样的自我审问之旅吗?想要的生活在遥远的巴黎,就真的一定存在吗?在为了追寻梦想生活的死磕中,我们其实距离我们想要的生活是最远的,我们连爱的本能都已经丧失,谈何“上路”?这大概也是时代的局限,给予那个时代中优秀的中产们的共同拷问。
崛起的中产,想好带着你的爱人过怎样的生活了吗
这部剧为什么会这么多人百看不厌?真的很契合当下的国情。太多如April和Frank夫妻这样优秀的中产们,迅速的崛起,在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过上一种优渥的准中产的生活,但是又快速陷入到了无尽的虚无之中。他们可能会像April夫妻那样,为一个美好生活的梦想而头破血流,但相信他们不会如April夫妻那样,没有走出家门,就已一败涂地。
在这个时代,我们选择如何生活,秉持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生活,选择在一线城市承受高额的生活成本的压力,也可以搬去二三线城市享受慢节奏的舒缓,甚至可以隐居山林过一种修行的生活,只要你有勇气,只要你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只要你看得见爱人的梦想而ta正好也看得见你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吧!
希望所有看过这部剧的人,能认真拷问自己,我有什么,我想的到什么,我能放弃什么。都能从中读懂,每个人在时代中的挣扎,在婚姻中的复杂,以爱的名义绑架所有的不理智,希望这些都不会成为我们活出自我,追逐梦想生活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