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犹如一段接着一段不会停止的旅途,总归要学会习惯,在某一个你预料之中或意想之外的地方,发生一些你从未想到的事情,从而告诉你,人生是要成长,你迈出去的每一步,都是这样无法后退。包括学会孤独,学会承受寂寞,学会接受成长,学会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学会告诉自己,不要忘记,出发时走来的起始点。
就如同此时,中秋已过,在窗户上,在层云叠峦拱照下,嵌着的这轮圆月,她照着天涯,如同我年幼时见过的那一轮圆月一般,美伦曼妙,倾世无双。
可我知道,这轮月亮,不是我记忆中,故乡的那轮月亮。
家乡的月亮会跟着我走,走在家门口,光华璀璨,像每个中秋夜时,爸妈看着我的目光,有时轻柔,有时灼热,是连着我与故乡,哪怕离开千里,也分隔不断的风筝线。以前的命题作文,将家比作游船归航的港湾,可我记得我年少时,却曾有一度很想离开这个港湾,我花了很多心血,在十几岁时,计划了一系列的逃家计划,幻想见识全世界的风,拥抱来自梦想的自由。于是,怀揣着少年郎的勇敢与叛逆,坐上一辆悠悠远行的车,便想着天涯海角四处去。那时,我去过的地方是周边的小村庄,我在那里迷茫,在千差万别却极其相似的小巷里,兜了又转,不知方向,便朝着东方,一路走了下来。那时,东方对我而言,就像是家的方向,自然踏实,莫名自信。
大概每个少年,心里头都有一头猛兽,勇敢无比,却不敢承认懦弱。十几岁那时的我便是这样,明明念着家,却还是满不在乎的起航。
可是人生的航班,从来都不会停止,我终于有一天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发,可以堂堂正正的不回头,可以踌躇满志英勇无比,如我幼时幻想,执枪持戟,闯荡天涯。我十八岁后,见过很多地方的月明星亮,却再没有年幼时幻想见到的美好与痛快。大概人的成长都是有代价的,我终于跨到了我少年时幻想到的样子,在异地他乡,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在不同的天空下,看着一轮家人未必看着的月亮。
我之前一直都无法理解古人为何喜欢作诗作词以月抒发乡情,月儿能亮,可是月儿也凉。我刚离乡时,我一直以为我的乡情是炙热的,是滚烫的,是浓烈化不开的愁绪,是所有人手中一杯喝不下的酒,可是当我褪去离乡的热度,在异地他乡习惯了打拼,习惯了摸爬,我才渐渐体会到,那种风凉水冷如月光一般,清淡却绵长,迷离又刻骨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在特定时期,在寂静的夜里,在独处的片刻,在看着圆月,在想到团圆,在自己无法忽略的怅然面前,突然被放大的哀愁,明亮,冰冷,却又哀伤,如月光一样,如这一轮天涯共享人各一方的明月一样。
此时人在异乡,见过的满月多得不会在乎,仍还是会在这样的夜晚,想起小时母亲抱着我看月,告诉我月亮里住了个月娘娘,不能用手指她的可笑模样。多少回魂萦梦牵,总想起这样的夜晚,安静的时光像水静静流淌,无忧无虑,一家人团坐,看着月亮由暗变亮。
这样的月亮,才是最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