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东西,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同时,这种特点,又极其容易被人利用。」
许多人理解的学习,就是刷知乎、各大网站、公众号,打开一篇又一篇文章,读完,关掉。告诉自己:「我读的都是干货,我在认真学习。」但是,你是「真的在学习」,还是在感受「学习的幻觉」?这就是学习最大的误区。
让我们认真想一想:
1、碎片化学习,完全是信息本身的问题吗?
不是。是你的思维,你一直在被动接受,没有去主动吸收。当碎片化的消息杂乱无序地进入你的大脑,就会形成「信息噪音」,让你的思维变得破碎混乱。
2、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
是有序地去吸收碎片化信息,把它们进行重构,重新组合,纳入你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就叫做「体系化」。将体系里的每一个知识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明确各自的重点,再将它们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视角。这就是一个「体系」。
你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这条碎片化信息,纳入你已有的体系之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对信息进行「内化」。
3、体系的本质是什么?
「当两个概念成对出现,它们就会形成一个联结。每出现一次,这个联结就会被强化一次。」这就是我们大脑记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方式。那么,如果一连串概念之间,通过这种方式,接二连三地被激活,被唤醒,形成一条强有力的「链条」呢?这就构成了一个「体系」。每当你获得新的信息,这个「体系」就会被激活。唯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
没有被体系化的内容,只是「信息」。
只有纳入了体系,它才能转化为「知识」。
因为你不但能记住,而且能知道:这个信息应该放在哪里,你可以如何使用它,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如何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NO.1 打好地基
学习任何一个领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弄懂这个领域的基本原理,术语叫做「范式」。简而言之,它包括三方面:
「这个领域是做什么的?」
「这个领域使用哪些方法?」
「这个领域的基本术语是什么?」
这些,是你进行一系列学习的基本工具。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你才有可能看懂相关的文章。
如何打好地基呢?方法是:
「读这个领域最经典的著作。」
只有教科书和经典著作的定义,才是最严谨的。
这个阶段,不需要读懂多少内容,甚至不需要完全理解,大致翻一下,知道这个领域在做什么,用到哪些语言,如何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了。
NO.2 横向阅读
当你遇到任何一个感兴趣的概念时。立刻,马上,快速弄懂它。
如何弄懂?
以它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信息,用大量的横向阅读材料,集中力量,去攻破这个概念。
关键在于:
「你需要以这个概念为核心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聚合到一起,提炼出属于你自己的观点。」
原理很简单:既然单条碎片化信息,内容是残缺不全的 —— 那我们就用「数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嘛。有没有很简单粗暴?但它确实有效。
这一步,需要快速去完成。一旦拖延,不但会积少成多,也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干扰。
NO.3 输出落地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一个概念?
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所以,在第二步之后,你要做的,就是把它进行「输出」。写文章,讲话,在工作中应用,都可以。只有真正去做了,而不是放在脑子里,你才会发现,自己对它的理解,是否完整、严密;有没有哪些障碍没有被发现。
这一步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将这个新信息,跟脑子里已有的概念,「联结」起来,试图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塑造成一个「链条网络」。一旦这个概念能够输出,或者能够落地,这个链条就宣告建立。你才算真正地学会了这个知识。
「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如果你学了一个软件技巧,试着打开软件,马上进行操作。如果你学了一个新理论,试着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如果你学了一个写文章的方法,别等了,现在就用它写一小段话。「立刻行动,快速试错 ,获取反馈,迭代完善」本质上,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用来指导行动,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