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 罗曼·罗兰
前面写过几篇关于幸福、快乐话题的文章,发现大家都很喜欢。话说回来,谁会不喜欢呢?没有人希望自己不幸福、不快乐。也许,是因为“幸福感”是现代社会的稀缺品吧,人们才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为什么现代人的幸福感这么低呢?
L小姐认为,人们感受不到幸福,主要是人们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01
寻求兴奋
幸福、快乐在英文表达中都是Happy (Happiness),但在中文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表达的意思也差别很大。
当你感觉幸福时,并不意味着快乐,幸福有很多种状态,快乐只是其中的一种。快乐,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兴奋带来的结果。但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一直处在一个快乐的状态中,其实是不健康的,过度的快乐同时也会伴随着极大的焦虑。
现代人,尤其都市人,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求这种刺激感、兴奋感,来填补生活的无聊和空虚,派对、酒精、社交、购物、游戏,等等。
这些都是一种体力透支,你并不会因为做了这些事,而感到一丝幸福。也许,当下如一剂猛药,让你片刻有种快乐的感觉,但这些都是虚幻的。你不会因此有半点内心的安宁。
幸福,通常是平静的。
戒掉兴奋的做法,就是专注在你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当你全神贯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某件事时,你会忘记需要兴奋来刺激。
生活本来就是平淡无奇的,大自然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惊喜,春夏秋冬,每天呈现给我们的景象、味道其实都是不一样的,你只需要一双眼睛,但你需要真的看见。
02
陷入虚无
探索世界和宇宙本是一件好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不过研究和了解的越多,越容易让人产生虚无感、人生无意义感。有些人,也因此陷入痛苦,而且他们宁愿活在这种痛苦中,他们认为哲人就应该是痛苦的,这才能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然后大手一挥:你们这些芸芸众生,哪里懂得什么是智慧?!
L小姐要说,这是无稽之谈。
因为这些人太过关注自己了,而忘了外部事物,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人、关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看似无意义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虚无,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还没找到自己的乐趣,一种是你找到了但不愿意面对。前者是客观原因;后者,却是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对于一些人来说,知行合一比不快乐更让他们不快乐。所以,即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改变,也不会改变,因为改变是非常令人不悦的,它是令人恐惧的。
对于宗教信仰者来说,他们以为是宗教带给他们幸福,这是个假象。宗教确实会带给人力量,尤其是当你跌入低谷时。但最终做出改变的还是你自己,你还是你,只是你的心境变了,你依赖的只是这种宗教性。
如果你想改变心境,去乡下种地,远离喧嚣,同样也能达到这种效果。脱离尘世的高人不见得就是幸福的,他们一定是因为有什么自己无法化解的痛苦才选择了这条路,换个角度看,这就是一种逃避。
事上练,才是最高境界的修行。
03
过度满足
在大部分情况下,体力劳动一定比脑力劳动更让人快乐,体力劳动会让身体动起来而产生多巴胺,就像现代人需要用运动来弥补体力劳动的缺失一样。
采集狩猎时代和农耕时代,人们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来获取食物,来维持生命所需,这也是快乐的动力和来源,因为总是有没有被满足的空间。
因为过度劳动和严峻的外部环境,远古人的寿命都很短。但我相信,我们的祖先不一定认为他们不幸福。今天,我们生活在如此文明的社会,也没见大家幸福的腾云驾雾,反倒幸福指数更低了。
所以,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幸福感。社会越来越进步,并不意味着,人就越来越幸福。幸福感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拥有获取幸福能力的人,他们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会幸福,他们获取幸福靠的是内在力量,外在环境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
当人类不再为了生存而去争取时,其实本质上,已经没有了快乐的源泉。人,除了维持生命所需要的那些东西,其他的,都是多余的。
但我们已经忘记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在物质追求的道路上,永无止境。
如果我们被过度满足,唯一能够破解的做法就是,刻意去创造未被满足的那个空间。
04
毫无意义
这些年,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变好了,旅行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L小姐一直非常鼓励大家做这两件事。但是想说的是,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要为了旅行而旅行。
我们出门旅行,除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更多的,其实是按下暂停键,去给自己冲个电,好让自己满血复活,再次,带着感恩的心,神采奕奕地回到日常中。其实这就是大脑的奖赏回路机制。
但如果,这种频率过高,奖励机制就失效了,你不会再有快乐的感觉了。人,都是视觉动物,如果我们长时间都在欣赏这些美丽的东西,总是会审美疲劳。旅行,本来是一种享受,到最后,反倒成为一种负担。出门旅行,不但花钱、花时间,还很耗体力。
我不知道大家最久可以多长时间在旅行中,L小姐亲测过,什么都不干只旅行,我的极限是一个月,超过这个时长,我会觉得这是一种折磨。
哪怕有人愿意支付我的所有开销,让我一直旅行,我也做不来这种事,对我来说,这已经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05
心生嫉妒
现代文明所造就的人心更多的是憎恨,而不是互相关爱。
君主时代,大家默认阶层的事实。皇帝高高在上,但不会有人觉得哪里不妥,也不会去羡慕达官贵族的生活,老百姓自己的小日子也过得很滋润。除非这一朝的天子是个暴君、民不聊生,基本不会出现造反、叛乱的情形。
文明社会的标志,个体需要被赋予独立、自由、平等的权力,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这也是需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谁要付出代价?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代价付出者。
毫无疑问,平等学说拓宽了嫉妒的范围。人们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加剧了这种憎恨。平等学说背后的操纵者是“成功学”,“成功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如果你拥有房子,为什么我不能?如果你拥有车子,为什么我不能?如果你拥有游艇,为什么我不能?
这给了所有人竞争的机会,所有人都想成功,但大家都忘了,成功不是属于所有人的,只属于少数人。然而,“成功学”却让每个人活在幻觉中。
06
没有情趣
L小姐一直很怀念Ladies & Gentlemen的年代。用了两个英文词,并不是特指西方国家拥有这种腔调,因为我一下子想不出中文要用什么词合适。中国本来就是礼仪之邦,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文化都曾经保有着这种让人尊崇的礼仪制度。
前几天,收到伦敦好友发来的一张截图,是2019年我和好姐妹一起去英国参加她的婚礼时,摄影师抓拍的一张照片,这位英国摄影师把这张照片分享在了Instagram上,这张照片引起外国友人的热议,我们的装扮竟然成了外国人眼里的穿衣指南。
说真的,这其实挺让人开心的,活生生的中国版Downton Abbey。
作为婚礼专场摄影师,他们看过太多的婚礼。其实在英国本地,除了名流政要,老百姓已经不这么精致的出席婚礼了,所以才会被我们惊艳到。
L小姐想说的是,不管是哪里,如今的社会太缺乏这种慢下来,好好享受精致生活的氛围了。到处充斥着浮躁,人们不再重视节日庆典,不想在任何事上花心思。但凡要花点时间做的事,都觉得是一种麻烦。
我依然相信,今天还是有很多非常有修养的人,他们也很有品味,但这和我说的不是同一类人。
他们的书房可能堆满了书,但从来不看。也许也会看,但选择读什么书的标准只有两个:第一,名人推荐,好像读了一本比尔盖茨读过的书,自己就成了比尔盖茨,或者内心有种虚弱的自我安慰,我和他有着一样的思维高度;第二种,工具书,什么书能让自己马上学到技巧?什么书能帮我搞定别人?什么书能让我升职加薪?
07
总在等待
最近河南洪灾,每次看到人们齐心协力的救助行动,都会掉下眼泪。从疫情到现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常想到这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人们对自己说过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急,还有时间。总以为自己还有时间,这是我们犯下的最大错误。
时间是免费的,但也是无价的。
有一组数据显示:人的一生平均有78年。我们花了28.3年的时间在睡觉上,但我们中30%的人有睡眠问题;我们有10.5年时间在工作,但超过半数的人想要离开现在的工作;我们有9年时间花在电视和社交软件上;我们有6年时间花在做家务上;我们有4年时间花在吃吃喝喝上;我们有3.5年时间花在教育上;我们有2.5年时间在打扮;我们有2.5年时间在购物;我们有1.5年时间在照顾孩子;我们有1.3年时间花在上下班的路上。
最后,我们只剩下了9年!
你会不会吓一跳?原以为那么漫长的一生,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只有9年。接着,你会不会再惊一下?这9年,你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些什么。
永远不要等待!有什么想做的事就去做!有什么想见的人就去见!人生这么短暂,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08
总结
这就是L小姐的生活哲学了。我努力试着从根源上,让大家了解,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
篇幅关系,今天就写到这里。未来,我会定期补充这些不利因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L小姐也衷心地祝福每一位正在阅读我文章的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THE END-
L小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