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冒险的心,需要一种沉沦的动力。
Ⅰ
走进熙熙攘攘地车厢,又闻烟味、酒味、汗味、泡面味等混杂成各种难以名状的气味。有人在谈论谁的是是非非,有人满嘴食物还不忘高谈阔论,有人重重地睡在邻座的肩膀,有人嬉嬉闹闹,堆砌在脸上的每种表情,是一种熟悉感,仿佛时间没走,回到很久以前无数次的那些列车,回首物是人非,在那中间流淌的时光,换了一座又一座始发站,也换了一座又一座终点站。
窗外的风,一如从前,在这个秋天肆意地吹。
Ⅱ
走过站台,走向它。
只因想不通工作上的一些事,临时起意,故来之前没有做任何的查阅,只知它没有想去的那片海,却不知这座城有什么,不知要去哪里,也不想有意去那些太商业的景点。遂沿着火车站的前方一直往前走,那刻,我想,走累了,就往回走,坐车回去。
走过秀州中学,走过一座座小桥,一条条小河,柳絮在风中摇曳,拍下微弱的光,画面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而后遇见一位老者,讲了很多,我也听了很多,陪着走过月河,共用午餐,甜到想吐,这种甜,不算腻,但很难让我习惯,比沪菜还甜,据说将要去的下一座城,其菜肴是它们中最甜的,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广式甜品的甜。继续往前,走过北路,在那段路,我读懂了老者孤独的内心,对不起,我无能为力,后来,送他上车回家。莫名的,想起外婆和爷爷,那么多年,你们还好吗?
Ⅲ
往前走,路过南湖,走进纪念馆,遇见另一位老者,讲解革命的历史,那是我遇见年纪最大,也是讲解最有感情的导游,他说经历过那个年代,很深刻。后来,他问我,你年纪小,十二大之前的不知道,十三大的就应该知道了吧,你说是谁,而事实我并不知。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整个听下来,他讲解得特别有趣,有导游的幽默,也有老者特有的特质,更有切身体验后的真情实感。希望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有一天把自己的业余爱好,能做得那么的好。
Ⅳ
路过各种不知名的河与桥,听见不远处传来报道赛程,走近看见一座体育馆,知道里面正进行着各项运动比赛,挺想进去坐在观众席,看一看很久没有经历过的比赛场面,但进不去,转道走到隔壁的运动场,那里正好有亲子活动比赛,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的微笑,后来,羡慕那样幸福的家庭。庆山在她的书中写到,“我也不知道跟父母感情亲密是怎么回事。”那份泛酸,在心底久久不能抹去。
走过博物馆,正巧赶上还可以换票,售票的大哥说赶紧进去。里面介绍的基本是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但并没有看到我想了解的“饮食文化”,好奇他们美食的历史来源。恰巧意大利记者阿德里亚诺·马达罗摄影作品展,诚如前言所说,摄影作品本身并没有职业摄影师那般出众。但它拍出属于那个年代江南的淳朴与甜美,今天我所能见到的、感受到的,或许早已远远没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感觉,我喜欢每幅作品旁边马达罗记者的记述,朴实无华的文字,可时间太短,未能一一读完,但我会去找他那本《一个孩提时代的中国梦》,以补未读完的作品。
博物馆后,天渐黑,开始往火车站走,因之无敌的方向感,也不知脚是怎么走的,回去的路跟来时竟不一样,但却路遇了梅湾街,很安静,没有月河那般熙攘(月河比其他城市的景区也较安静些许,时间问题?),建筑风格,加之静而人稀,它让我想起黎阳老街,但梅湾街比黎阳更安静,徽派建筑大抵都如此吧。兜完一圈,出来又找不到方向,到了另一条路,往前走,路过菜市场,走进去转转,见到熟悉的蔬菜,不认识的海产,路过几个水果摊,他们说买点水果,摇头表示不。但最后那个摊是位老伯,听见他再说了句,我问他要了袋子,然而他的苹果基本都是烂的,挑了个差不多的,打算买点其它水果,老伯又搬出半筐,基本一样,遂在下面随便挑几个。最后实在不好意思的问,就买这几个可以么?结账,然后我的小背包就负重了。
菜市场出来后,走到完全漆黑的路返回,想起手表坏了,又想尝尝传说中的粽子,剩下的路就边找钟表店边找吃边找路回去。路过商业区,不感兴趣没在那逗留,看见钟表店,但关门了。看到粽子店,说粽子是冷的。天越黑,索性开导航走回火车站的五芳斋买。再次路过月河,又转进去看它在月光下的灯火,比起早上时是静谧了,晚风徐徐,这样的月色想起季老先生在书中描写他母校清华的校园风景,景不同,静与风呢?最后回到火车站,吃了粽子,馅肉太多,比起特色,我更好奇它是用什么米做的,做得如此有特色,若没有馅,会更美味。最后那碗甜品,也没能解肉馅的腻。
如同以往的每一次,步行是用得最多的交通“工具”。回到火车站,脚酸得像是别人的了一样,下午又晒了太阳,明显感到体质比从前更差了,虽说之前的体质也没怎么好过。那么,加强锻炼,更是不能停的事。
Ⅴ
在一部漫画中,两小孩的对话:毛毛在哭,兔兔说,哭解决不了问题。毛毛大笑,而后说,你看,笑也解决不了问题,进而继续哭。漫画的某种童趣与意味,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在生活已给了最好的实践。今天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但我想记录并分享。庆山在她的书中也写到:希望生活留下真正有效和珍贵的内容。
2016.10.31